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三大亮点助推中非关系升级

2015-12-01 22:0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应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穆加贝和南非共和国总统祖马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2月1日至5日分别对津巴布韦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针对习近平主席此次非洲之行,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非洲研究部主任罗建波,请他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罗建波表示,2013年,习近平在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凸显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对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今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非洲,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同时系统阐述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政策和新举措。正如外交部长王毅所言,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这一次峰会,对中非关系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这是60余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中国人没有忘记,1971年,是非洲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没有忘记,1989年之后,非洲国家帮助中国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中国人也没有忘记,在台湾问题上,非洲国家也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支持者。如果说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那么非洲就是这个基础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后,中非关系更是获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是2000年论坛召开时的22倍,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前,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达到300亿美元,是2000年论坛召开时的60倍,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可以说,过去15年中非关系的突破性进展,是21世纪以来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

罗建波认为,展望未来,中非关系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双方合作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中非关系的全面转型升级,正是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非关系要转型升级,首先需要我们切实践行正确义利观,据此不断增进中非政治互信。践行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上秉持正义、主持公道,在重大国际场合和重要国际机制中主动维护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非关系要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加快中非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以此助推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建立“经贸合作区”,支持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正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筑巢引凤”,从根本上提升非洲国家的“造血”能力,破解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基础设施滞后和人力资源不足的两大发展瓶颈。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当地第一条机场高速公路、第一条环城公路、第一条城市轻轨、第一座风力发电站、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第一个现代化的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园,都是中国人援建或承建的。西方人常常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事实上,埃塞俄比亚没有多少石油和矿藏,但中国与埃塞的合作却正在全面展开。这是对西方批评的最好回应。

中非关系要转型升级,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非洲民生,以此培育并增进中非友谊和人文情感。中非双方要传承历史友谊,需要有高层和精英阶层的深层次互动,更需要把中非友谊的种子播撒在广大非洲民众的心田里。长期以来,中国注重帮助非洲国家建设路桥、水电、住房等急需的民生项目,注重在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2014年3月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紧急驰援,不仅向疫区及周边共13个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还注重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和完善卫生防控体系,增强非洲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的能力。与某些国家长期在非洲推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民主外交”不同,“民生外交”一直是中国对非外交的一大显著特色。

罗建波表示,中国人自古就有“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济世情怀。虽然当前中国关注的重心仍然是国内发展问题,但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的世界责任意识必将会继续增长。而体现这种世界责任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非洲。我们相信,中非关系不仅造福中国,也必将惠及非洲和世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