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委将每半年向市教委 通报一次高校艾滋感染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日前表示,近五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北青报记者昨日从市卫计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18-22岁的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占全部青年人群的50%。 为作好青年学生的疫情通报,谢晖表示,从明年起,市卫计委将每半年向市教委通报一次高校艾滋病感染情况,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及高危风险点。具体的通报形式及通报内容细则目前还在制定当中。“在高校青年学生当中,我们还是侧重整体环境的教育,包括健康的交往方式、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 谢晖表示,目前,全市共有87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注册在校会员数近7万人,各区县防艾志愿者达到5万余人。 文/本报记者刘洋 医声 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 最小艾滋患者 仅14岁 将终生服药 如果不是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踏入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科室。“我怎么可能会得这种病呢?”第一次走进这个科室的人,震惊大多超过了对于死亡的恐惧,从痛不欲生的崩溃,到平复心情,再到接受现实,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月,一年,甚至是三年。 性艾门诊量一天可达450人 青年患者成为主要群体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很多来自北京甚至全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每个月都要来“报到”一次,规律取药。这里一天的门诊量最多时可以达到450人,其中约四到五成的患者是因为普通疾病在其他医院就诊或是术前检查被检出异常,被专业医院进行检查。而其他的人,则是因为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或是长期男同关系而主动前来检测。 据院方统计,从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时间里,性艾诊疗中心累计接诊了5383位患者,其中25岁至49岁“主力”患者4040人,是最主要的患者群体。而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患者共856人,占总患者人数的约15%。占比数字貌似不大,但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2005年全年医院接诊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共11人,而今年前十个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58人,十年间增至23倍。 仔细分析数据不难发现,这个数字是从2012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2012年,医院接诊这一群体共96人,超过了前7年的患者数量总和。此后2013年人数增加到155人,2014年则增长至256人。从传播途径上看,同性传播始终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今年前十个月同性传播占比接近95%,比2008年增长了超过一倍。 最小患者入院年仅14岁 将开始终生服药 双肩背的铆钉包、迷彩鞋、迷彩外套,反戴着一顶帽子,23岁的小浩(化名)走进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主任孙丽君的诊室时,给人的感觉是“年轻、时尚、言谈温和,有礼貌”。然而,他已经是服药三年的“老”患者了。在孙丽君接诊的患者中,95%都是男性患者,其中95%都是男性同性恋者。他们有的从上学时就成为感染者,已经服药多年。 孙丽君接诊过的最小感染者是入院时仅14岁的小伟(化名)。中考毕业后,放松的小伟在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年长自己几岁的“大孩子”,出于对性的好奇,在几个“大孩子”的诱导下,与他们发生了同性性行为。一段时间后,因肛门部位长了尖锐湿疣,家人带着小伟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提醒下,家人才想到带小伟检查了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呈阳性,小伟一下子傻了眼,家人几近崩溃。 小伟的情况在男同感染者群体中十分常见。据了解,在性艾门诊,约百分之三四十的艾滋病感染者可能同时合并尖锐湿疣以及梅毒。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基本都需要感染者自掏腰包,花费上千元钱进行治疗。而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情况,除了服用国家免费发放的抗病毒药物外,其余的检查费用一年几百元就可以包含。 在定期服药后,小伟的情况逐渐稳定,孙丽君认为,如没有特殊情况,他的寿命可能与正常人无二,“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了终生服药的生活”。据介绍,按照目前的抗病毒鸡尾酒疗法,对于普通感染者而言,每天要服用三种抗病毒药物每种各一片,一天三次,不能停药。一旦停药,就可能产生耐药性,由于国家免费发放的药品种类有限,如果产生了抗药性,就意味着可能需要更换自费的药品,也就是说,一个月可能就需要承担至少两三千元的药费。 |
相关阅读:
- [ 12-01]前十月新增艾滋病例逾3000 九成为性传播
- [ 12-01]厦艾滋病报告:大学生男男性感染增多 本地户籍者减少
- [ 12-01]不要总从同性恋角度关注艾滋病
- [ 12-01]艾滋病需“精准防治”
- [ 12-01]聚焦世界艾滋病日:中国防艾抗艾如何实现三个“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