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李克强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2015-11-22 07:18:33 桂涛 尚军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分享到:

李克强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强调

对接发展战略 提升发展水平

促进东亚地区永久和平与繁荣

新华网吉隆坡11月21日电(记者桂涛 尚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1日下午在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领导人与会。李克强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主持会议,与各方就中国-东盟合作、地区发展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李克强在发言中说,中国和东盟关系超越双边范畴,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方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将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双方要明确以增进互信夯实合作根基、融合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求同存异缩小分歧为发展大方向,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充分对接各自发展战略,提升11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力争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促进东亚地区永久和平与繁荣。李克强就此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落实好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五年《行动计划》和“2 7合作框架”,以明年办好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为契机,推动10 1合作在成熟轨道上稳步前行。将业已启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现有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继续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第二,加快经贸合作升级。双方应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达成,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力争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创造稳定、有利和透明的商业环境,扩大服务贸易往来,并在农业、渔业和林业等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尽早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为构建更为完善的地区自贸体系奠定基础。

第三,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中方愿积极参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继续积极推进泛亚铁路建设,争取中泰、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信息联通。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平台的作用,为有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第四,探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基础设施、工程机械、电力、建材、通信、工业园区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五,共同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中方愿与东盟早日实现防长非正式会晤机制化,探讨建立中国-东盟防务直通电话。加强打击跨国犯罪、反恐、灾害管理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第六,努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双方应乘“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东风,继续推动海上合作。中方愿同东盟加强农业能力建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建设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探讨建立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携手实现绿色发展。以2016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为契机,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

李克强强调,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广阔,机遇难得。中国愿与东盟国家永远和睦相处,促进共同繁荣,为东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东盟国家领导人积极评价东盟-中国关系发展取得的成绩,赞赏中方大力推进《落实东盟-中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认为中国的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感谢中方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共同体建设、积极参与东盟互联互通整体规划的落实,以及为东盟国家发展提供的大力帮助。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东盟高度重视并积极评价与中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之间的交往全面广泛且富有活力。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东盟各国支持中方关于举办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支持2016年确定为“东盟-中国教育交流年”,欢迎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期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早发挥作用。东盟愿同中方共同聚焦政治、经贸、互联互通、产能和文教等广泛领域合作,通过和平对话建设性妥处分歧,不以个别的问题影响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大局,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关系达到新的水平,共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