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积极指导、支持和配合地方有序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统筹做好地方实施方案衔接。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陆续出台。根据方案,各地将在多个领域推动重点工作和重大合作项目。
找准地方定位,协同有序推进整体工作
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找准定位是关键。
各地实施方案中,结合自身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地区在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方定位——
福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广东作为经济发展领先省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海南等省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积极促进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区重点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国内互动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国家向北开放。
云南借助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广西、贵州、西藏等积极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平台,推进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北京、天津、河北、沿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
谋划建设格局,统筹抓好地方重点任务
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将经济、产业、人文等基础资源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谋划建设格局,明确重点任务。
在新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出以能源、交通、通信等三大通道为主线,以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等三大基地为支撑,以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五大中心为重点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山东,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海城市和港口紧密互联、沿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布局园区和项目,加快构建“一线串联、六廊展开,双核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
在湖南,通过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以“长沙等五大增长极+长株潭等四大区域板块+重要交通干线放射状对接”的空间布局全面对接“一带一路”。
突出项目带动,做好谋划储备与滚动落实
各地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方向的互联通道初步建成,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福建扎实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港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重庆、四川、新疆、内蒙古、河南、湖北、浙江等地有序推进中欧班列建设。辽宁积极与蒙古国合作提供便捷出海口。四川加快建设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高效便捷的亚欧航空物流通道。陕西省全力打造西安国际中转枢纽港,纳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
产业投资方面,产能合作进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建设积极推进。湖北、甘肃等推进省内产业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江西围绕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与意大利轻小型民用直升机合作生产项目。
经贸合作方面,跨境经济合作区稳步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建设进程加快。广东、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借力展会活动平台扩展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云南推进河口、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及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陕西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浙江已经在境外建立5个经贸合作园区,与白俄罗斯联合举办多场中白工业园推介会。
制定系统举措,凝聚各方力量务实推进
各地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地域广、涉及领域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系统举措,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
——加强政策支持。上海等省区市分别筹建企业走出去综合信息服务及宣传平台、企业海外联络平台,从信息引导、项目管理、风险防控、语言人才等方面加强服务,为企业赴境外投资牵线搭桥。江西等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做好对外投资的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一揽子保障措施。湖北等地加强政府部门间协同,为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和外汇审批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
——完善金融服务。福建、江苏、江西等地分别筹建地方“一带一路”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给予扶持。部分省区市建立企业国际合作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对走出去企业的保费给予扶持。各地均积极推动银企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保障。(记者赵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