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专家:我国延迟退休宜小步慢走 美国22年完成
2015-11-17 07:41: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各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两大动因 各国延迟退休年龄尽管其实施路径、方式、节奏各异,并且在其从讨论到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但各国政府仍千方百计推行这一政策,甚至有些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强力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难以支付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出现社会保障财务危机。二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保持高速长,并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善和较为优厚的社会福利体系。然而,从1981年开始经济增长减速,相应的社会保障税(费)增幅下降,但社会福利待遇的刚性使社会保障的支出不断上升。一减一增导致日益严重的财务危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增加缴费(税),又可相对减少养老金支持,是实现增收节支,应对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较好政策。 二是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保险抚养比增加。工业化国家在1946年至1964年都出现了“婴儿潮”,这批婴儿在2011年前后进入老年,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如英国19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15.5%,2000年提高到20.8%,2009年迅速提高到22%,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9%。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保险抚养比增加,养老保险等出现日益严重食者众供者寡,使得养老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或GDP)的比例不断攀升,不少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为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对财政的压力,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多管齐下,开源节流。主要措施包括:提高社会保险税(费)率,延长退休年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甚至是降低社会保障待遇。这些办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延长退休年龄的效果更是显而易见,既可以刺激消费,增加劳动力供给和税收,又可减少养老金支出,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曾于2009对英国的情况做过估算:如退休年龄延长1年,10年后的政府债务减少额将达到GDP的10%,30年后将达到GDP的20%。 我国退休年龄调整也宜小步慢走 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状况等情况看,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等,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各界也基本达成共识。从现实和国际情况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而各国在推进延迟退休年龄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各国在延迟退休年龄中,因退休年龄调整涉及各方利益,都曾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绝大多数国家采取先将改革草案公之于众,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法案。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增强政策实施的社会认可度和适应性,以给民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留下调整和转换的适当适应期。 二是小步慢走。这是国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普遍做法,即用较长的时间来逐步达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尽管节奏有快有慢,但总体上是逐步推进。我国也应参照每年延迟几个月的办法,用较长的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同时,宜从目前退休年龄较低的群体(如女职工)起步。 三是提前谋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制定、舆论宣传、沟通协调、公布方案、应急预案、择机实施、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等多个环节,应尽早规划具体方案,综合考虑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兼顾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乡居民的情况,择机实施。同时,还应考虑部分特殊群体,如工作和生活在自然条件艰苦地区预期寿命较低的人群,可考虑有差别的政策。 四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如针对中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制定适当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中老年人就业,引导中老年人就业和创业。 五是利益引导。如通过税收调节提前退休人员返聘的收入;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与退休年龄挂钩,即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待遇水平有相应的提高等措施,鼓励人们自愿选择延迟退休等。 |
相关阅读:
- [ 11-15]人社部废止《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 [ 11-14]人社部:国企改革不会引发“第二轮下岗潮”|卫计委:期盼元旦施行全面二孩
- [ 11-14]人社部:国企改革不会引发“第二轮下岗潮”
- [ 11-10]人社部副部长谈中国为什么造不好马桶盖
- [ 11-06]审计署:人社部未按时出台创业服务功能相关措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