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15-11-12 17:25:2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四、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互促进、相互衔接的创新链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相互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要打破科研院所、大学、企业之间的围墙,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解决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深入推进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各创新主体主动协同不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通道不够畅通。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合作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有序流动,带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综合运用各种财税、金融、创新政策,引导全社会尤其是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研发投入的主体,逐步提高研发投入中对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适度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承接吸收能力。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市场、需求和创新资源,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集聚全球资源、人才、资金、信息等。推动我国高铁、核电、风电、信息网络等新技术转移扩散,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科研机构、大学建设海外科教基地和研发中心,开展紧密型、实质性科技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和交流,加强对新兴技术、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强度,通过不断学习和消化吸收,加快提升我国产业的再创新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基础研究和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肥沃土壤 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条件保障,加大对重大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建立有利于安心致研、协同攻关,致力于重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健全完善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和激励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衔接,合理确定竞争性项目和稳定支持项目的比例,探索建立有效的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和资助方式,形成对不同类型和阶段创新活动的协同支持格局。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清除制约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 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改革创新项目评审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和创新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标准,重点评价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创新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贡献,避免频繁考核,保证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完善科研诚信制度,加强学术规范建设,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引导科研人员大力弘扬“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鼓励人才的奉献精神。增强创新自信,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心态,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弘扬勇于冒险、敢于拔尖、求真务实、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形成全社会理解、重视、支持各类创新活动的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
相关阅读:
- [ 11-12]山城派出所开展强化社会治安管控统一行动
- [ 11-12]常泰街道“六强化”做好计生常规工作
- [ 11-11]武夷山市岚谷乡“三个强化”开启人口计生新征程
- [ 11-11]朱立伦昨日启程访美 强化蓝营两岸政策优势
- [ 11-11]强化“五种意识”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