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

2015-11-12 06:37:4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制图:蔡华伟

11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介绍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工作进展。

我国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连续6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增速放缓,城镇之间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报告》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增速放缓,城镇之间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含预测期在城镇落户的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约2.2亿人,城城之间流动人口约7000万人。“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城镇之间人口流动将日趋活跃。

《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与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稳步提升。2014年,83%的流动人口接受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基本公共服务。2013年生育子女的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为90%。流动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为87%,2—6岁流动儿童全程接种比例为94%。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比例持续上升,2014年83%的流动人口至少参加1种基本医疗保险,比2011年上升15个百分点。

王谦说,流动人口服务必须做到均等化,外地人和当地人享受一样的服务。同时,要做好接续服务,保证服务不由于流动而受到影响。其中,看病就医是最重要的服务。一是加强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省平台和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方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合患者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三是鼓励各地探索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开展结报。四是农民工输入地输出地签署有关协议,方便农民工报销就医费用。同样看病,在不同地方、不同层级的医院看,报销比例可能不同。所以,除了加强信息沟通,还要完善相关制度,尽快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有关部门需要了解个人婚育信息,可在网上沟通

《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与2010年相比,2013年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3%,达到58%。相应地,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明显下降。跨省和省内流动人群都保持了这一趋势。

王谦说,我国已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电子化。今年7月,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查询平台正式启用,到10月底,有25个省份已经正式上线应用,预计到11月底会达到29个省份。平台启用以来,总体来说运行良好,到目前为止全国跨省查询量86万人。浙江等12个省份已经取消了纸质婚育证明,这项改革目的就是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信息的互联互通,改变过去流动人口外出需要事先获得纸质证明的模式,为流动人口在异地获得计划生育服务提供很大方便,减少了群众的麻烦。在解决流动人口办证难的问题上,卫生计生部门推行了承诺制、首接责任制。在过去的两年里,群众反映办证难的投诉大幅度下降。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一孩二孩生育登记都已经不再审批了,流动人口生育第二个孩子也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原来用于一孩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已经扩展到二孩,比如手续不全可以通过承诺制来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的数量会大幅度上升。

王谦说,推行育龄妇女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就是不需要再出示纸质证明。如果有关部门需要了解个人婚育信息,流入与流出地的相关机构在网上就可以沟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动人口既然出去的时候不需要办证明,也就不存在在现居住地登记之后再跑回户籍所在地办证的问题,因为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