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虚作为”成四风“新变种”
2015-11-09 15:35:49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实功乏力、虚功周旋”者有之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一些党政机关和干部中存在的“虚作为”问题,背后有着深层原因。 首先,部分干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灰心沮丧。 湖南一个经济较发达县级市市委书记说:“我是一个干事情比较有激情的人,但这种经济下行压力形势,感觉有点发不上力。”这位书记说,自己应该算得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了,可当前市里各种经济指标还是“不好看”,和往年“事倍功倍”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这让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基层干部感到泄气。自身破解瓶颈因素上想的办法不多,上面的考核压力又大,“虚作为”、“浅作为”,成了一些人的选择。 其次,怕担风险、想过“安生小日子”的想法普遍。 多名受访干部提到,一些人对当前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和各种监督不断强化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觉的境界,感觉与其积极作为“先行先试”承担“试错风险”,不如平平安安过小日子。而当前的干部考核体制还没有真正跳出“数字出官”、“材料出官”、“论资排辈”等旧格局,一些人以为靠“实功乏力虚功补”,再辅之以对上、对下“巧妙周旋”,就能蒙混过关甚至继续“进步”。 激励“想事、干事、成事”迫在眉睫 湖南、河北、内蒙古、安徽等地一些受访的干部、群众认为,解决当前一些党政机关“虚作为”问题,要“双管齐下”地激励“想事、干事、成事”: 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想事、干事、成事。 有组织部门干部提到,要借鉴一些地方创新经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激发干部干事热情作为衡量“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之一,激励领导干部提振精气神、树立好作风、展示大作为。 有受访干部认为,应该在用人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重点提拔急难险重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中敢于担当、干事成事、口碑良好的优秀干部。领导班子选人、干部交流培养、工作表扬嘉奖、宣传推介先进典型等,都应该向实干型人才倾斜。还要通过优化职数和编制设置、提高待遇和评优记功奖励标准、设置艰苦岗位津补贴和发放生活资助、关爱干部家庭、完善健康保障和维护干部正当权益等措施,全力营造一心一意干事业、全力以赴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树立实干进步的“风向标”。 二是转变行政管理和监督执纪方式,鞭策干部想事、干事、成事。 一些受访干部谈到,相对于“不作为”和“乱作为”,“虚作为”往往有看似“名正言顺”、冠冕堂皇的借口,纪检监察部门也非常难查。这就要求党政机关对包括法规衔接、简政放权、社会管理等在内的工作,实行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对重点工作应将任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部门,实行考核推进和限期完成,由服务对象或第三方作出效果评估,在此基础上奖优罚劣。 有干部认为,只有通过抓实制度、抓实领导和抓实举措,进一步压缩无担当、“敷衍塞责”、“无错无为”、选择性作为、扯皮推诿的生存空间,一些党政机关的“虚作为”才有望被遏制,党政机关整体效能才能实现良性转轨并适应新常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