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克强总理访韩到习近平主席访越新
中国增进与周边国家的互信与共赢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克强总理出访韩国,取得丰硕成果,并参加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了冰封三年的三国合作机制,使东北亚合作再度显现契机。11月5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又出访东盟成员国越南和新加坡,推动中国-东盟国家之间更为密切的经济合作。
修复政治互信
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形成诸多摩擦,修复和增强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互信格外重要。
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三国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三年前因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这一机制出现停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三国关系和合作呈现回暖趋势。今年3月,中日韩外长会议时隔3年在首尔举行,三方一致同意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为加强三国合作共同努力,并商定在三方均方便时尽快举行领导人会议。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次得以重启,会后还发表了《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这对改善三国有关国家间的双边关系、深化三国各领域合作、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维护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领导人在会后共同会见记者时阐述了对推动三国合作,维护稳定合作的意愿。
李克强总理表示,三国领导重申了对三国合作的高度重视,一致同意处理好历史等敏感问题,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在此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地区经济一体化,携手迈向2020年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为促进亚洲整体振兴乃至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了中方对中日韩合作的重视和希望三国相向而行,把握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方向,以对话与合作塑造安全和发展环境的愿望。朴槿惠也表示了希望通过加强三国合作为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首任中方秘书长杨厚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中日韩合作中层级最高的会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对推进三国合作具有定方向、定目标的重要战略指导意义。中日韩加强合作,利在三国,惠及亚洲。重启三国领导人会议,标志着中日韩合作正式走出困境、步入正轨,迈向新时期。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朴键一认为,过去中日、中韩、韩日双边的交流较多,现在借助三边形式,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将更为稳定,这对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也是有好处的。
韩国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所长丁相基表示,三国之间最重要的是要搞活合作氛围。由于此前关系冷却,对其他所有领域都有影响。现在三国领导人聚在一起,以相互合作的氛围,将此前曾中断的合作再次重启,这是最有意义的。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政府右倾举动增加了东亚不确定因素,致使这一定期会议机制中断,此次重启将有助于推动中日韩在多边框架下展开沟通与协商,探讨如何通过对话减少分歧。三国再度加深合作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此次三国达成了不能搁置亚洲多方面合作的共识,通过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这对于恢复三国合作制度化将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亚存在着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政治安全合作停滞不前的矛盾。本次会议形成通过对话来解决所有问题的共识,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东北亚和平合作可以本着先易后难顺序解决问题,在过程中积累信任,形成良性循环。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在评论李克强总理访韩时认为,此次访韩为进一步充实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具体政策,并搭建了执行政策的平台。这是实现高层政治稳定化的必要保障,也为韩中两国共同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保障。李克强总理的六点建议有利于东亚合作制度化、地区经济一体化,从而有利于探索新的地区合作领域。并且这六点建议使未来一代会成为直面过去、建设新亚洲的主力。因此李克强总理的六点建议是十分实事求是和未来指向型的提案。
接踵而来的习近平主席对越南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出访,同样也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加深与周边国家互信合作的努力。
习主席对越南的访问是十八大以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访越。中越双方在今年4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期间发表了《中越联合公报》,认为中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两国发展互为重要机遇。在中越建交65周年之际,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就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两国共同应对挑战,迈向合作共赢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对新加坡的访问不仅是中国国家元首六年来首次访新,也是新加坡新一届内阁组建后接待的第一起国事访问。正值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金禧”和中新建交25周年的“银庆”,习近平主席的出访就更为有意义。继新加坡总统陈庆炎7月初对华成功进行国事访问四个多月后,两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元首互访,这在中新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
更为有意义的是,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一重要见面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关系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FTA谈判重新起步
推动自贸协定(FTA)谈判是中国积极推进的一项战略。此次中国领导人出访亚洲国家,除了将加速已有自贸区谈判进程,还将开启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版谈判。
中日韩三国政治关系的回暖给三国经贸合作带来了更多憧憬。三国投资协定已经于去年5月生效,为三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11月2日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上对此表示了赞赏,并重申将进一步努力加速三国自贸区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这让处于慢跑状态的三国自贸协定谈判重新回到正轨,站在了新起点之上。
尽快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对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全球经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三大主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三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左右,经济总量占东亚的90%、亚洲的70%、世界的20%,外汇储备占世界的47%,对外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均占世界的 20%。2014年,三国共贡献了亚洲经济增量的70%和世界经济增量的36%,是亚洲经济繁荣的三根支柱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面临下行压力、亚洲经济前景成为世界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中日韩加强经贸务实合作必要性不必多言。
三年前正式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迄今已举行八轮谈判,许多前期研究已经完成。今年12月将在日本举行自贸区谈判第九轮会谈。学者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能够进一步刺激三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对三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为建立东亚统一市场奠定基础。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李凤杰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不仅会带来更为紧密的经贸合作,也将开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本丸红公司业务主管增田太郎表示,如果中日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将对三国经济发展及构建本地区统一市场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三国间经贸合作的加强将给三国经济发展与三国人民获取物美价廉的商品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实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优势互补及资源分配,三国都将从中受益。由于国情的差异,日本急需进行产业转移,韩国急于摆脱狭小国内市场的制约,而中国的产业升级也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市场。中日韩自贸区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此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受日本方面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现在日本业界对于中日韩FTA谈判的进程十分期待。日韩经济结构有相似之处。目前,中韩已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日本迫切希望能尽快与中韩签署自贸协定,以免直接影响到日本对华出口和经济合作,甚至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多项研究也显示出日本方面对达成中日韩FTA的急迫感。
日本有关经济团体最近对在华的2万多家日资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但95%的在华投资日企表示仍将继续留在中国寻求更大发展。
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奥田聪根据韩国和日本政府发表的相关数据推算后认为,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的第一年,日本将减少18亿美元的商品出口。随着中韩间关税逐步减少,从中长期来看,液晶显示设备、锂电池及汽车等日本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过渡期之后,日本每年对华商品出口将减少68亿美元。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后,韩国每年向中国市场的出口将会增加277亿美元。在对第三国造成的影响中,日本首当其冲,预计约有53亿美元的出口将被韩国商品取代。
日本业界领导人纷纷表示,日本企业希望政府能够积极推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尽快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他们敦促日本政府应该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切实的举措,尽早结束三国自贸协定谈判,抓住中国经济继续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的良机,增加日中之间的贸易合作,进而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进程。他们认为,如果日本政府只重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忽视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那么日本企业将在中国失去众多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在TPP完成谈判而中韩没有参加谈判的情况下,推进中日韩三方的FTA对于中韩两国而言同样也显得十分重要。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成为三国推动的重要目标。
在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取得进展后,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还将开启中新自贸区升级谈判。中国与新加坡之间2008年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该协议主要限于双边货物往来,双边关于投资和服务领域的自贸安排仍然为零。此次双边自贸区升级谈判对两国而言都将十分有利。
拓展产能合作
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是多方面的,而产能合作正呈现新的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产能合作日益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外交战略的新名片,在亚洲国家也同样如此。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吸引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反过来也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链地位,使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产能合作能多头并进,面对更有利的新环境,同时反过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预计习近平主席出访越南、新加坡两国和李克强总理出访韩国后,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产能合作有望进一步展开。
从中日韩三国情况看,其发展水平各异,经济结构互补,合作潜力巨大,产能合作对各方有利。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韩时表示,中国愿将工业体系完整、装备制造集成和施工建设能力强、性价比好的优势与韩日高端技术相结合,同周边国家发展需求相对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建材、电力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为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这一建议已经得到日本和韩国积极响应。三国领导人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宣言上就表示,同意三国企业在第四方市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强产能合作。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日本在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上处于最高端,韩国处于中高端,中国正在从过去的中低端逐渐向中高端迈进。随着今后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中日韩之间的产能合作将由原先的垂直分工为主,逐渐向既有垂直分工也有水平分工的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到日韩的产业投资,从而打造中国到日韩投资所形成的产业和日韩到中国投资产业的水平分工格局。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中日韩的产能合作更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从技术分工来讲,日韩在高科技领域产能过剩,可向中国转移。在传统领域,中国有资金和成本优势,可向日韩转移。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中国近来力推国际产能合作,这次提出“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为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日韩在第四方,比如泰国或其他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启了大门。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大西广认为,日本在三方合作方面应加强力度。他表示,日本经济界最关心中国市场,但在对华经济合作方面,日本已落后于韩国,日本政府应有危机意识,抓住这个机会追赶韩国。
中越两个边界接壤的邻国在产能合作方面的空间也十分广阔。越南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的“两廊一圈”战略计划正准备进行有效对接,这将进一步释放中越产能合作的巨大潜力。
越南的“两廊一圈”计划即建设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两个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由越南领导人于2004年访华时提出。今年9月中旬,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在北京分别会见了越南副总理阮春福,双方同意将“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计划进行对接,推动两国在工业产能、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更有一批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陆续投产,为促进越南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作出积极贡献。由于工业园能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在越南建立工业园一向被视作推进中越产能合作的主流做法和理想方式。目前,中越产能合作势头十分强劲,小到电动车,大到光伏产业,产能合作正在展开。预计未来,中越企业将积极推进产能合作,尤其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产能合作方兴未艾。记者周武英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