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新关系:频繁互动 开拓创新

2015-11-05 17:09:06 马玉洁 包雪琳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新华网新加坡11月4日电(记者马玉洁 包雪琳)在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5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日至7日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

观察人士指出,1990年正式建交后,中新两国在政治、经贸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建立了深度合作,特别是两国在政治上频繁互动,经贸合作领域开拓创新。习主席此次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新关系进入新阶段。

中新互动非常频繁

长期以来,中新一直保持着频繁的高层互访。这一交流模式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为两国正式建交后的频繁互动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表示,从李光耀时代至今,中新高层间频繁走动已成为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最高领导层的交流上,两国部长级别的互动非常多,新加坡领导人与中国地方官员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这一说法得到新加坡人力部政务部长张思乐的认同。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政府中每一位部长级以上的官员都会负责部分与中国外交相关的工作,这足以证明新加坡对中新关系的重视。

除了政治上的频繁互动,中新合作的另一亮点无疑是经贸合作。两国不仅开创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等承前启后的合作项目,在投资贸易、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更是在积极探讨位于中国西部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致力于两国在互联互通和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等方面开创新的合作模式。

李明江认为,这体现出中新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目光长远。李明江说,一直以来,两国对彼此的关系及合作领域的前景都看得比较长远,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的合作。为此,中新两国建立了高层双边合作机制。

新加坡还与中国7个地方省市政府建立了省部级经贸合作机制。其中,每年举行的中新双边合作机制年度会议今年已经是第十二次召开,该会议也成为两国高级官员同聚一堂,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探讨未来合作新模式和新领域的重要平台。

经过多年发展,中新经贸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从2013年起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797亿美元,是1990年建交时的28倍。

随着双边经贸往来的发展,两国在文化、教育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互动也随之展开。1996年,两国文化部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双方在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介绍,每年有数百个来自中国的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和展览活动在新加坡亮相,在传统的华人节庆日,新加坡也经常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和民间文艺人士赴新表演。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超过17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来到新加坡。对新加坡来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客源国。

中新合作潜力巨大

新加坡出于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在地区等问题上有自己的利益,但这些并未从根本上影响中新关系。李明江说,新加坡制定政策最主要的着眼点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与中国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两国在大的对外关系上是有契合点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表示,两国之所以在短期内碰撞出巨大的火花,主要得益于坦诚相待、彼此尊重的沟通方式。“双边合作的目的是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主权。除此之外,有效的沟通也保证了两国之间合作的顺利进行。当一个问题出现时,两国会共同协作寻求解决。可以说,中新两国为国家间的合作设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经过25年的交流、磨合,中新两国已经达成很高的默契,并不断延伸合作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表示,建交25年来,中新关系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他指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双方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都有合作潜力。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使衔参赞郑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两国能以中新建交25周年和领导人互访为契机,全面深化两国经贸领域合作,并以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为平台,扩大双方在金融服务、航空、运输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