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五中全会紧密关切民生 推出多重政策“礼包”

2015-10-30 07:32:00 马学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马学玲)十八届五中全会今日闭幕,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十三五”规划。在29日晚间公布的会议公报中,除了有宏观蓝图、改革路径的勾勒,也有许多紧密关涉民生的具体政策。“贫困县全部摘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二孩政策”等诸多新表述是首次明确提出。

——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份近6000字的会议公报,披露了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目标重申“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的同时,还对农业、扶贫等话题着墨较多。

具体的表述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国目前共有贫困县832个。这是首次提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具体时间表。

全会还对如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具体部署,首次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认为,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十个字的理念,也是首次提出。

会议公报用较大篇幅强调了“创新”。就备受外界关注的宏观调控,全会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根据前不久官方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会首次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会议公报对此的具体表述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教育部今年5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在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要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做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在就业创业方面,此次全会也释放出多重利好消息。

根据会议公报,“十三五”期间,将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技术工人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们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从事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2014年曾表示,要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在社会保障方面,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其中,有关“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提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此前曾指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4年9月曾表示,此项工作比较复杂,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连在一起,相互交错,下一步还需制定可操作性方案。他当时介绍,目前已初步完成国有资本股统计,但国资体制改革由多部门参加,各领一块,只有待改革方案拿出来后,才能明确在哪一级划转。

  ——全面放开“二孩”

纵观十八届五中全会释放的诸多政策消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无疑最受社会关注。

会议公报对此的表述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中新网记者分析,经过“单独二孩”政策实践的证实,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改善中国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