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金融监管注重市场化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2015-10-28 15:36:57 李海霞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改革有风险,推动改革需要预估和管理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永恒主题。正如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所言,“十二五”期间,如何把金融风险防范好,把金融为实体经济的方向牢牢把住,是一个关键的方向。

《规划》第七章对“十二五”期间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明确目标: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避免监管缺位和错位。

23日,央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并非毫无准备。“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以及后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金融稳定意义上已经具备了重要前置条件。”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

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2015年5月1日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和面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为金融业稳健可持续运行和存款人权益保障构建了扎实的制度基础,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十二五”期间,银监会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核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

“高级办法是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选择使用内部模型来计量风险和监管资本的方法。这要求银行由‘干了再算’向‘算了再干’转变,将资本约束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银监会相关人士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说。

“十二五”期间,保监会从2012年3月正式启动了偿二代的建设,到2015年初,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偿二代的17项监管规则。中国保险行业进入偿二代过渡期。这段时间内,保险公司需同时报送偿一代和偿二代报告。

“偿一代以规模为导向,风险覆盖不够全面。”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说。保监会近日的数据也显示偿二代能够更好地识别保险公司的潜在风险。按照偿二代标准,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共有11家。与偿一代相比,二季度不达标公司数量显著增加。

《规划》中还特别提出,要有效防范经济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如何强化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也成为“十二五”金融监管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在阻隔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风险相互作用方面出台了多项规定:例如,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取消银行为企业债券发行以及各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提供担保;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跨业、跨境业务风险全覆盖监管体系;以及严禁将房地产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等。

同时,健全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在重大政策与法规问题上的协调机制,在“十二五”期间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3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的《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为成员单位,必要时可邀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也是构建整个金融业宏观审慎的管理制度的需求,有这样一个协调机制,有利于把未来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在分业监管的前提下,通过协调机制来不断完善监管,也比较符合当前金融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阶段。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最活跃的部分,创新引致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未来的金融风险。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作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

“《意见》不仅可以有效地限制各类业务所涉及的风险,也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引导向与之相适应的领域,可以有效降低过度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干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如是说。

当前,站在“十三五”的开篇之年,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建立什么样的金融监管指标和监管准则将对监管机构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金融监管该如何改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金融监管市场化改革需要法治先行。第二,金融监管市场化改革需要协调配合。第三,金融监管市场化需要成熟企业。首先,完善金融立法,使监管有法可依。第四,金融监管市场化改革需要应对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