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工业和城市污染外,农村地区散煤燃烧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河北省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清洁高效炉具和洁净型煤,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电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记者了解到,受价格制约,河北洁净型煤推广并不顺利。在农村推广煤改电、煤改太阳能等措施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面积推广尚需扶持。 这是河北省固安县马庆村一户使用煤改太阳能模式的村民家(9月25日摄) 大气污染“农村包围城市” 记者了解到,河北农村年耗煤达到4000多万吨,而且多数农户使用劣质煤和传统炉具,导致冬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目前河北主城区周边的县城空气质量普遍差于主城区,大气污染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记者从石家庄市环保局了解到,石家庄市农村共有164万农户、年用煤达400万吨,全部低空直接排放,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年排放二氧化硫6.8万吨、氮氧化物1.6万吨、粉尘1万吨。而根据石家庄市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采暖期的统计数据,市区周边县区的二氧化硫和PM2.5浓度均值分别高于市区均值的52%和8.8%。 “农村散烧煤问题不解决,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说,廊坊市共有90万台散烧煤小炉具,2013年到2014年通过财政补贴已将1万多台替换成清洁炉具,2015年准备再替换12万台。新型炉具一个补贴1600元,农户只要掏两三百元就能换新炉子,既能做饭又能取暖。 推广清洁高效炉具,同时配套洁净型煤,是河北省目前治理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办法。记者了解到,河北全省2015年至2017年将分别推广洁净型煤700万吨、1300万吨、1900万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以降低农村煤炭使用量。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河北省将建成200家洁净型煤生产企业,各市县主城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用煤全部实现洁净型煤配送,实现农村燃煤清洁利用和替代90%以上。 型煤补贴压力大 洁净型煤是将散煤加入黏合、助燃、固硫等添加剂加工成型的煤制品,过去在城市中推广的蜂窝煤就是型煤的一种,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记者采访了解到,型煤推广主要依赖财政补贴,今年河北有的重点市仅型煤补贴就达2亿多元,基层担忧长久下去补不起。而且补贴后的价格仍然高于散煤价,群众认可尚需时日。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主要通过行政推动和奖补激励来推进型煤推广工作。每个型煤配送企业建成后便可获得200万元项目补贴。同时,一些地级市还出台了价格补贴政策,如今年廊坊每吨补贴600元,石家庄为300元。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去年型煤推广并不理想。某个地级市去年任务是15万吨,实际只完成3000多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型煤补贴财政压力大、长久补贴存在困难。 而型煤市场售价是散煤价格的近2倍,即使算上补贴,仍然比散煤贵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去年推广过程中还出现起火慢、不耐烧、不易储存等问题。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表示,过去在城市中推广型煤也不理想,目前农村继续走型煤之路是无奈的选择,他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多探索节能建筑、太阳能替代等路子。 新能源应用需扶持 邯郸县南吕固乡今年将有15个村、7000多户实施冬季供暖“煤改气”改造。“煤改气一次性投资较大,初装费需2600元、壁挂炉需3000多元,暖气片一户大约也得三四千元。目前省市县财政对壁挂炉一户补贴3000元。”南吕固乡负责煤改气工作的工作人员赵争风说。 固安县是河北农村新能源利用试点县,县农业局新能源办公室主任唐越娟介绍说,固安县共试点了8种模式,目前效果较好的有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煤改太阳能、煤改生物质等5种模式。“太阳能取暖最适合农村,温度最低能达到十七八度、高时能达到20多度。除了阴雨天等特殊天气需补充热量,平时一天只需2元的电费。”唐越娟说。 记者了解到,受成本、资源供给、农民认识等制约,目前农村新能源利用改造尚处在试点示范阶段。“主要受成本制约。五间房的一个农家院进行煤改太阳能改造,总投资需4万,还不包括外墙保温、地暖管等投资。今年省市县财政对太阳能改造补贴共1.7万元,但对农户来说剩下的仍是一大笔钱。”廊坊市农业局副局长蔡万斗说。 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根本出路在于减少燃煤量,还需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对煤改电、煤改太阳能等的扶持。(半月谈记者巩志宏) |
相关阅读:
- [ 10-24]福州环保微信投诉件过半办结 大气污染投诉最多
- [ 10-02]环保部:6月群众举报环境违法案件 大气污染排首位
- [ 09-09]大气污染防治需“多点包抄”
- [ 08-28]大气污染防治法拟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及时监测
- [ 08-25]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表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