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0日,英国以超高规格的皇家盛典,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境外华文媒体称,在开放与务实两面旗帜下,中英走出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国之间双赢交往的典范之路。
当地时间21日,习近平与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积极评价中英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对此,法国《欧洲时报》22日评论称,简单的金钱关系,交不了真朋友;利益交换的短期行为,难以担起“时代”的分量。“道不同不与为谋”。今天中英双方对开启一个良好关系的“时代”充满信心,必然已经成功找到了合作之“道”、交友之“道”。
10月20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骑兵检阅场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该文分析,对于“老欧洲”,英美并提,由来已久。一则由于从二战到海湾战争之类的战争——英美的并肩作战使其盟友色彩高于其他西方国家;二则由于英美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于欧洲大陆而并称“真正的资本主义”。
也许恰恰由于英国在这两点上对中国的“和平主义”与“自由经济”思考,使其放弃传统的“政治结盟”战略,转向以开放务实主导的新的对华关系战略。而这两点,与中国外交方略一拍即合。两国形成“道同”态势。这是双方今年屡次创造多个“第一”的形而上的根源。
文章指出,在开放与务实两面旗帜下,中英走出了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国之间双赢交往的典范之路。这一成果已经通过习近平的“超级访问”形成放大效应,不仅将对未来中欧关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为世界各国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相处之道,凸显其参照作用。
“黄金时代”的利益纽带
美国《侨报》21日文章表示,习近平正在亲手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不仅以英女王高规格接待获得外交上的亮眼开局,在务实合作上,带去300亿英镑大单。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这是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和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香港《大公报》22日文章称,习近平此访得到了极高礼遇,体现了英方对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诚意。高度礼遇背后是英推动中英关系的决心。
分析表示,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不是口号,而是体现了中英经贸发展的互补性,以及双方对彼此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作为世界第二和第六大经济体,中英在经贸领域具有互补性。在制造业领域,英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主体部分是服务业,基础产业出现了空洞化现象;而中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稳居全球价值链的中游,并在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就决定了中英可以展开互利合作。
中英关系平衡发展
《澳门日报》22日社论《中英走近大势所趋》援引学者观点指出,价值观和政治上的分歧对中西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面貌。中英正试图进一步摆脱既有观念和经验,探索中西合作新的高度和深度。这种努力是整个人类的正能量,对这种努力的骚扰和挑衅在道义上是轻佻的。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前,包括欧洲各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正进行一场拉近与中国关系的比赛。紧随习近平访英步伐,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将有望分别访华。英国与中国走近是大势所趋,只不过,英国再一次在西方大国中先走一步。
台湾《中国时报》22日刊发文章称,习近平访英携带300亿英镑投资案大礼,是在为中国经济成长新动能铺路。当前,中国资本输出大国地位,配合“一带一路”规划,正在展现“两大转变”,一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投资”转变;二是“人口红利”向“资本红利”转变。
台湾《旺报》22日文章称,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中国面向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中英关系的全面改善与发展当然应该肯定,甚至还让人有点羡慕。
香港《明报》22日文章引述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尼布莱特分析说,英国正尝试从小伙伴做起,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英国须在与美国、欧盟等传统关系基础上,找到正确的新平衡,尤其是掌握好英美关系以及英中关系的平衡。
美国《世界日报》21日社论则指,英国似不愿再做美国的跟班,它有脱离欧盟的欲望,想同中国交好,再次拾起大国尊严,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