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美国中考”风波根源:过度包装导致信任渐失

2015-10-23 07:40:56 郜婕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取消数百名中国考生成绩的消息传出数天后,围绕这一风波的热议仍在持续,考试组织方至今没有公布取消成绩的原因。

熟悉留美学生相关案件的专家解读,这一风波根源或许在于,近年申请留学者“过度包装”之风渐长,导致美国教育考试机构对中国考生渐失信任。

“高分多,考试机构不踏实”

考试组织方SSAT委员会首席战略和服务官妮科尔·索齐21日晚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证实,这一机构已经取消今年9月19日中国地区“SSAT高级考试”(即针对8至11年级考生的考试)所有考生的成绩。

索齐在邮件中写道:“就9月中国考区SSAT成绩取消相关事宜,SSAT委员会已经与我们的合作学校及相关(考生)家庭进行直接沟通。”

记者当天早些时候电话采访SSAT中国考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时获悉,SSAT考试委员会没有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也没有向中方管理中心提供关于取消成绩原因的具体解释,但已经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所有相关考生。

根据考生收到的邮件,SSAT委员会决定取消成绩缘于“有充分理由质疑这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一些媒体解读,SSAT委员会对考试成绩有效性的质疑可能缘于本次考试中中国考生“大面积高分”。

对于上述猜测,索齐在邮件中未予置评。

尽管SSAT考试组织方没有作出公开解释,但鉴于近期雅思、所谓“美国高考”SAT等多项国际考试出现中国考生违规、成绩遭取消等情况,一些相关专业人士开始探究其背后原因。

曾受理中国留美学生考试作弊案件的美国华人律师邓洪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多美国名校对中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始抱怀疑态度,就连主持这些考试的美国考试机构对每一次考试也都提心吊胆。如果大部分考生成绩都很好,考试机构心里也不踏实。”

邓洪说:“SSAT考试组织方在没有公开原因的情况下宣布要取消中国考场的成绩,就是由这些不信任因素而引起。”

“过度包装”不乏极端案例

美国教育界近年来对亚洲地区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相当重视。据邓洪了解,“主要是因为许多考满分或高分的学生在美国入学后被发现英文根本跟不上,功课也因为基础太差而无法继续读下去”。

“究其原因,原来在申请留学时,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中介的包装以及补习班各种手段‘协助’才获得入学资格。”

邓洪所说的“包装”和“协助”,手段包括留学中介找人代替申请者参加考试、考试培训机构考前为考生获取考题。

邓洪今年5月在一起中国留学生替考案中为其中几名被告担任代理律师。这起案件中,15名中国留学生因在SAT、GRE等考试中找人代考受到美国联邦重罪指控,近期陆续被判刑并遭驱逐出境。

这起替考案发缘于美国海关在空运邮件中发现一包伪造中国护照。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假护照由中国中介公司寄给美国代考“枪手”,最终牵扯出一个“跨国集团式运营的代考公司”,震惊美国教育考试机构。

邓洪说,这起案件中的“代考服务”收费少则5万元人民币,“保证高分的服务”则可收取15万至20万元。“这么高的收费一般不是学生本人能支付的,大都由望子成龙的父母支付。令许多美国人不解的是,父母知道这类代考服务是欺骗行为,为何要参与?”

可以说,这样的极端案例,不仅给有意留学的中国学子、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

考试作弊在美国“很严重”

据邓洪观察,考试作弊在美国被视为严重行为,甚至可能受到刑事惩处。

2012年11月,纽约市检察官宣布逮捕并起诉20名参与SAT考试作弊的当地学生。这起因考试作弊引发的刑事诉讼,引发美国各界讨论。

在一些家长看来,学生作弊是为了进更好的学校,对他人的伤害可能不如一般的犯罪活动,刑事处罚“没有必要”。

然而,美国教育界认为,用刑事手段打击作弊行为非常必要,因为这事关学生品行、竞争公平性、美国整体招生制度保障等诸多方面。

SAT、GRE、托福等考试由美国民间企业运营。邓洪说,仅牵涉民营商业运作的案件在美国一般不构成刑事欺诈,但把对这类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升级到刑事高度,却获得美国六成以上民众支持。这表明,应受到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他们的品行”。(郜婕)(特稿·新华国际客户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