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怠懈是根源 据公安部的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去年全国发案50余万起、受害人损失107亿元,比2013年分别上升67%和7%。 福建泉州安溪县是全国最早出现该类犯罪的地区之一,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宗庆在一线战斗了十多年,他说:“十年前,诈骗团伙是靠短信群发器等工具,群发短信,寄刮刮卡,漫天撒网,以中奖、高薪招聘、话费返还等为诱饵,诱骗受害者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运营商、银行不断推出的便捷业务,诈骗手段也更新换代,可模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成为诈骗分子的“利器”。陈宗庆说:“诈骗分子模拟邮政、税务、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电话,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编造‘邮包藏毒’‘涉嫌洗钱’‘法院传唤’等理由,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群众防不胜防。” 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近年来一直在调研通讯信息诈骗泛滥成灾问题,他说:“九成以上的通讯信息诈骗利用了网络改号电话,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对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信任,恐吓或诱骗受害者到银行进行转账,不仅给群众造成严重损害,也极大伤害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 非实名制的银行卡、手机卡被犯罪分子大量使用,福建、广东多地公安民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卡、手机卡买卖已经形成产业链,网上公开叫卖,有专业的开卡团伙,这些人收购丢失的身份证或租用他人身份证,大肆开卡,再高价出售给犯罪团伙,犯罪团伙利用这些卡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银行推出的一些金融服务产品片面强调交易便捷,忽视了安全管理。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诱骗客户登陆点击预置的钓鱼网站,通过木马程序远程操控客户端设备,窃取客户账户信息后再盗窃存款;此外,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包括网上银行通存通兑,在境外对境内大批量银行账户转账分解资金毫无限制的便利,将大额资金通过网上银行迅速拆分转移至境外取现。 广东、福建多地一线民警表示,有效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必须形成合力,银行、通信等部门必须源头防范,堵塞漏洞,没有遏制该类犯罪持续多发、高发态势,根源在于银行、通讯部门对于反映的安全监管缺乏问题没有源头整治,特别是基层银行、通讯等部门,只是转发文件、开展一两个专项检查就应付过去了,银行卡和通信卡实名制仍然不落实,网络改号电话仍然畅通无阻、大行其道,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以责任追究“倒逼”监管落实 近年来,陈伟才在全国两会上多次呼吁运营商和银行等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源头防范此类犯罪,对于不履行相关安全监管责任的运营商和银行应当追责。 陈伟才说:“通讯信息诈骗每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每年上百亿元,其中运营商和银行通过通信收费、出租通信线路,办理银行卡和手机卡、转账手续费、涉案账户余额使用等,每年‘分享’十多亿元的收益。” 记者采访中,一些运营商表示对于来自境外的网络改号电话无法拦截。对此,陈伟才说:“2013年5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向电信、移动、联通下发了的关于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拦截改号电话的通知,并要求对网络设备条件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拦截。这表明运营商有义务、有能力对来自境外的改号电话实施拦截。” 陈伟才和一些公安一线民警提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规范银行和通讯部门相关监督机制缺失问题,通过立法和司法判例明确银行和通讯部门在维护金融和信息安全的义务,对于因自身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怠于履行安全监管、源头防范义务,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犯罪,导致群众损失,要追究银行和通讯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并赔偿损失。 厦门勤贤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凌说,天河区法院虽然判决运营商对受害者损失承担次要责任,但给运营商等部门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切实履行源头拦截网络改号电话义务,可能将面临更多受害者的索赔请求。 福建、广东一些战斗在一线的民警表示,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有助于“倒逼”运营商和银行的部门履行安全监管、源头防范义务,包括有效拦截网络改号电话、落实手机卡、银行卡实名制、强化网上银行安全措施不给“钓鱼网站”可乘之机等。 |
相关阅读:
- [ 10-16]通讯运营商少些“老大哥”幻觉
- [ 10-16]中国青年报:通讯运营商少些“老大哥”幻觉
- [ 10-03]通讯:在追赶时尚中闯出天地的新疆姑娘
- [ 09-24]通讯:福州鼓岭追寻习近平讲述的中国梦故事
- [ 09-23]通讯:兼容并蓄 相得益彰——文化交流奏响中美关系华彩乐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