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长万钢: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必将进入“快车道”
2015-10-18 10:45:2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余晓洁)金秋十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中英关系新篇章。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现状怎样,前景如何?科技部部长万钢1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首过去,合作与共赢已成为中英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展望未来,中英科技创新合作也必将进入“快车道”。 总书记的“科技时间” 万钢: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是此次国事访问的重要篇章。总书记密集的行程里预留了“科技时间”:中英双方确定将在细菌耐药性研究、轨道交通技术、气候变化与低碳技术、航空科技、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合作事项,进一步合作开展面向应用的产学研合作。 我们相信,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英将为中英创新合作注入新动力,为双方科技创新发展开辟新空间。 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万钢:当前,科学技术与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双方应抓住机遇,深入推进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构建中英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要加强中英创新政策的合作对话。积极筹备设立高级别的中英创新合作对话,定期就两国创新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知识产权、卫生、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进行对话,将其打造成为双边重要的创新政策交流合作平台。 要推动设立中英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中英双方已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合作,可建设一批卓越的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在事关人类未来共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领域进行合作研究。 要加强中英技术与产能合作。英国是科学大国,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面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紧迫需求。中英两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互补性强,应努力探索更多、更为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和渠道,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合作带动产能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共同应对世界发展的难题和挑战。 要加强中英高新技术园区的交流与合作。中英两国在发展科技园区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当前要着力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构建中英合作的众创空间,为致力创业的青年人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国际化的创业服务平台,深化中英两国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合作。 不断拓展合作机制 万钢:中英两国高度重视双边科技创新合作。自1978年两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在两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科技部门的参与和推动下,双方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中英双方持续拓展合作机制,形成了多层次、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框架下,扎实推动落实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促进科研合作和人员交流。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机制框架下,不断推动和加强双方创新及应用领域的合作。自1998年以来定期举办中英科技合作联委会,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向前发展。这些政府间高层次的合作机制推动了中英双方的科技合作,也带动了科技人员民间交往。 创新合作模式 万钢:2013年12月访华期间,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李克强总理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宣布成立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这是中英合作模式的新探索,堪称中英科技合作的里程碑。一年多来,有力推动了中英两国在基础研究、创新合作、人才培养以及区域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今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访英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启动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研究与创新桥计划的谅解备忘录,着重推进中英两国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 近年来,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英两国大学、科研机构、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对创新合作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中国中车与英方合作伙伴将共同成立“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华为与英国萨里大学正在合作开展5G技术开发。这些企业的努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在关键领域的创新合作。 |
相关阅读:
- [ 10-17]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 [ 10-10]科技日报原副社长连降三级 多次未请假因私出国
- [ 09-27]专家:提高科技投入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唯一途径
- [ 09-21]创新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 [ 09-18]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
- [ 09-04]“互联网+”科技让百姓体验智慧生活
- [ 08-19]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接受调查
- [ 08-15]李克强:科技创新要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