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2015-10-06 07:03:47 郑汉星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陈玮 孙靖  
分享到:

原标题:习近平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刚刚结束访美的习近平主席再一次向世界传递了他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坚定信心。习主席在启程访美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世界前列。“风物长宜放眼量”,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

发展方向明确,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

“数据胜于雄辩”。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在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实属来之不易。横向比较来看,二季度,美国GDP增长2.3%,英国增长2.6%,韩国增长2.2%;一季度,欧元区增长1.0%,日本下降0.9%。再看发展中经济体,一季度,印度增长7.5%,南非增长2.1%,俄罗斯下降2.2%,巴西下降1.6%。纵向来看,一季度7%的增长速度,完全符合预期目标,在新常态下,“7%”左右的增长速度完全处于“合理区间”。尽管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也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不能简单看速度,关键要看条件,现在整个发展环境较之以前已发生很大变化,实现7%比过去10%的难度要大很多。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在分析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时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巨大,韧性强。基本面、政策效应、体制机制、区域协同、发展信心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3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曲曲折折的起伏波动中乘风破浪,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多倍,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唱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屡屡落空。更引人瞩目、发人深省的是,在此期间,日本经历了经济停滞的二十年,非洲和拉美经历了发展失落的二十年,东欧和前苏联经济体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增长的黄金时期后,从七十年代起,陷入了危机不断、增长乏力的困境。特别是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繁荣遥遥无期,前景日趋暗淡。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照,使中国道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

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增强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今年以来,习近平先后八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已经推出了70多个重点改革方案,确定了100多项重点改革,还要继续出台一批重大经济改革举措。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和划转了所有非行政审批项目,放宽了投资准入领域,扩大了市场主体自主生产和经营的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日前,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出台,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也将继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未来将逐渐显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荡中国大地。去年以来,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将引燃更多的“发动机”,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新动力。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社会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媒体上报道的创客新人新故事多了,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注册资本(金)12万亿元,增长43%,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万多户。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习近平指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经济学家林毅夫是有名的中国经济“乐观派”。 2015年3月6日全国政协的首场记者会上,林毅夫再次重申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没有调整: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别的,它是指中国经济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容量。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转型升级可期,投资后劲十足,消费潜力巨大以及外来的经济压力等都会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无论是从供给方面看,还是从需求方面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空间都还十分巨大。首先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其次是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将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此外,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带来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并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

李伟说,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创造公平、透明、规范、有序、法治的市场竞争环境,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一定能把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增长动力转变成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阶段。(中国经济网记者郑汉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