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路在脚下——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综述
2015-09-30 11:4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金秋。飞越浩渺太平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约到访。 落地西雅图,天边朝霞刚刚褪去。报摊上,《华尔街日报》售卖一空。习主席接受这份报纸的书面采访文章,有这样一段话:“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 历史也曾面临相似的问句。卓越的老一代领导人,作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 43年前,中美关系破冰。北京机场,尼克松总统向周恩来总理伸出手:“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36年前,中美建交伊始。邓小平在大洋彼岸掀起“旋风九日”。会见记者时,他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中美两国人民都在握手。” 今天,中美关系的指针,走到了新刻度。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此访,世界不仅关注中美如何相处,更瞩目由此牵动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全球经济脉动、世界格局走向。 世界目光追随着习主席的身影,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从西雅图到华盛顿。 一条破浪前行的增信释疑之路 这个夜晚,在中美关系史册中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4日,华盛顿特区,皓月当空。习主席同奥巴马总统散步走出白宫,穿过宾夕法尼亚大道,缓步走向布莱尔国宾馆。 今晚,奥巴马总统举行小范围晚宴,隆重欢迎刚刚抵达华盛顿的习主席。 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谈合作,不回避分歧;讲当下,更着眼未来。 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各异。中美接触面越来越多,摩擦也越来越多。习主席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矛盾,寥寥数语,透彻深邃。“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兼其小’。” 不知不觉,3个小时飞逝。 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以政治担当和智慧,共同作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抉择。 2014年,瀛台夜话。习主席放眼长远:“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 春去秋来,携手耕耘。 25日一早,两国元首再聚白宫。南草坪,秋风习习,五星红旗高扬。习主席致辞说,我这次访问美国,是为和平而来,为合作而来。中美关系正站在21世纪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这一天的白宫,主题词是中国。 椭圆形办公室,两国元首促膝畅谈。内阁会议室,会谈成果丰硕。 玫瑰园里,等待吹风的记者们翘首以待。共见记者环节,被誉为元首会谈的“风向标”。今天,将会释放怎样的信号? 两国元首面带微笑、健步走来。他们直陈热点,分别罗列了会谈中达成的诸多共识。奥巴马总统说:“我们就存在分歧的领域所展开的坦诚对话有助于加深理解,避免误解误判,并为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敏锐的记者们,捕捉到了玫瑰园微妙的变化。挑衅的话语少了,理解的声音多了。这一结果,符合更多人的期待。 早上欢迎仪式上一句致辞,奥巴马总统在记者会上再次强调:“我愿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 暂别白宫,习主席来到国务院。欢迎午宴温馨祥和。拜登副总统谈起中美关系态度乐观:“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健康的竞争关系”。克里国务卿同样表示:“只要开诚布公、求同存异,完全可以克服分歧,取得更大合作成就。” 接着,转场国会山。习主席听了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看法,颇有感触:“我们要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中美关系留给子孙后代。” 傍晚,折返白宫,出席奥巴马总统举行的盛大国宴。 国宴,政要云集、名流荟萃。奥巴马总统讲了一个故事。 抗战期间,援华的美国飞行员迫降,中国村民们冒险挽救,并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喻唇亡齿寒。奥巴马总统引申说,希望美中两国也能像一只手上的两个指头一样。 |
相关阅读:
- [ 09-30]中外学界:新共识为中美关系注入新动力
- [ 09-29]习近平成功访美取得新突破 带给中美关系三点启示
- [ 09-29]中美关系合作大局不变,要有战略远见和耐心
- [ 09-29]中外学界:新共识为中美关系注入新动力
- [ 09-28]共同打磨中美关系携手同行的“新常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