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暨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授课现场。
初秋的北京,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又到一年“开学季”。肩负培训我国高中级公务员使命的国家行政学院迎来了一批新学员。
9月7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暨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杨晶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主持会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今年3月正式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我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科技创新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全新的时代要求,必须把握时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由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就是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目的,将30位省部级干部聚集于此,集中研讨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分享国内外经验,探讨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给省部级领导干部们“换换脑”、“充充电”、“打打气”。
五天时间里,学员们通过专题讲授、圆桌论坛、经验分享、分组研讨等活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集中的学习,围绕全球态势、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大众创业等内容进行研讨,探讨了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次学习研讨,学员们一致认为,通过全面完善创新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来营造创新氛围,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不断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田间地头”。有学员在课后表示:“这次真是不虚此行!专题讲授的老师们能把握时势,明确方向,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启发和鼓励。”
主题报告——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活动 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家行政学院每年要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举办多个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而由杨晶同志亲自出席开班式并作主题报告的情况并不常见,可见这个研讨班的规格和意义不同寻常。
杨晶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奋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题作主题报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杨晶指出。
杨晶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我为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人才为本,建立健全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将创新打造成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层次和水准,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杨晶还对参加开学典礼的学员提出希望。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读书,潜心思考,遵守纪律。一要以学修身,通过学理论学知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二要以学增才,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熟悉的事情、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难以创新,要通过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三要以学资政,大家都来自实践一线,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结合这次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努力找到解决方法,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专题讲授——机制改革营造创新环境
本次省部级研讨班安排了六场专题讲授。讲课的老师可谓是该领域的顶级超豪华阵容。不仅有来自参与政府决策并有在科技创新领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官员,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还有来自市场第一线的亲身实践者,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他们分别从科技创新的全球态势和变革现状,以及创新驱动战略所需要的财政政策和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专题讲授。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创新。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产业的界限”。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以“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和竞争态势”为主题做了首场报告。万钢强调,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运行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当前激烈的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中,我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他指出:“为此,要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激发我们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他为在场的学员们解释了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各项努力,包括10月1日即将投入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跨行业跨省市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等,描绘了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方向。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一轮全球化深化发展,新一轮国际经济再平衡与我国经济新常态交汇碰撞。”为把握形势,抓住机遇,“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激活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要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统筹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构建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要从科技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
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关键要把握好‘三个点’,‘创新’是着力点,‘发展’是落脚点,而‘驱动’是关键点,要加快建立完善从创新到发展的传导机制。面对创新驱动的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必须要突出改革这条主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报告中如是指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为先、遵循规律、全面创新的原则,特别是要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和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财政政策”报告中指出,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创新型国家逐步从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发展到创新政策的经验类似,我国的财政政策导向正在经历着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治理’的转变,政策目标越来越宽,政策工具越来越全面灵活。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最终要构建一个投入政策与产业、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整体设计、相互衔接配合的创新政策体系。
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在于人才。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孙学玉指出:“民用技术有时花钱可以买到,但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即使花大价钱也买不来。要想避免受制于人,别无选择,必须走人才强国之路。”我国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来弥补创新人才短板。孙学玉表示,截止今年6月,国家“千人计划”引进5100多名高层次人才,包括50名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加大创新人才集聚力度,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以宏大人才队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创业者的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当下的技术变革将长达50年。前20年是互联网崛起,后20年是互联网和传统经济融合的天下。”未来30年,要用怎样的组织架构来适应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生产力,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马云热情洋溢的演讲获得了阵阵掌声。
经验分享——实践探索推动全面创新
研讨班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安排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学员给大家做了三场经验分享。
学员代表、北京市委常委苟仲文分享了北京市推进创新驱动的重点举措和探索,介绍了包括扩大中关村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高校院所人才和成果源头作用等方面的经验。
“上海要在202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在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学员代表、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梳理了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举措之后,详细介绍了上海市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安排。上海市将以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型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深化区域间创新协同等为重点任务,不断推进政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六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添砖加瓦。
学员代表、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分享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陈云贤表示,广东既是对外经贸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着力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广东正积极创建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珠三角)大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高技术产业,提升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夯实产业创新发展根基,力争2020年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
北上广三地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实际经验分享开启了学员们对各自领域和地区的深入思考。有学员表示:“必须要把科技转化到实际业务当中,实现它的社会效益。还要在政策制定上更多地投入,建立全面、完善的体系。”
圆桌论坛——深入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研讨班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论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主题,特别邀请了成都市市长唐良智、深圳市市长许勤、晓龙基金会董事长曾宪章、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作为嘉宾。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四位嘉宾围坐在一起,从各自的领域立场出发深入探讨“双创”背景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许正中的主持下,首先由两位市长分别介绍成都和深圳的创新战略布局。成都市市长唐良智表示,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具体做法上,坚持“市场+政府”双驱动、坚持“创新+创业”双发展、坚持“平台+服务”双支撑、坚持“物质+精神”双激励,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唐良智介绍,成都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目前已取得创新创业企业增长迅猛、创投机构投资热情高涨等实效。在创新创业融资方面,他特别提到:“必须把目光更多投向市场,投向创投机构、天使基金。这部分资本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而且都清楚自己的风险和盈利点,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辅导和投资经验,为了高收益也愿意承担高风险,更应该成为支持创新创业的主力。”
“创新是新常态下发展的核心,是冲出‘三期叠加’的关键所在,是打破传统要素成本制约的制胜法宝,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深圳市市长许勤介绍了深圳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和体会。他说,深圳创新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把市场和政府力量紧密结合;二是把创新与移民城市的优势紧密结合;三是把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四是把创新和开放紧密结合;五是把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许勤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将创新摆在与改革开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和企业家作用,打造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范,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也在现场详细介绍了柴火品牌。他介绍道,深圳有高密度的供应链和生产,蕴藏的生产经验也同样丰富,但是却欠缺交流和实践社区。柴火创客空间恰恰为政府弥补了这一空白,新的空间激发出无数创新之火。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个新兴的创客开源硬件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能物流平台为依托,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府鼓励政策提供敏捷智能的制造化服务。
论坛的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晓龙基金会董事长、在国际公益团体拥有丰富经验的曾宪章博士。对于人才战略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六大方案:各省/市设定科技创新“人才强省/市指标”;每年设立数亿元人才培训“循环基金”;大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关键行业、关键技术上,主动邀请调研人才,礼聘“大师级人才”;打造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生活、学习、宜居”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打造全国“创新创业,免费展示及体验”基地,设立“创新大讲堂”,举办“国际级创新创意展览”;与国际创新大师交流,参访全球创新中心。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如何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在研讨班即将结束时,学员们围绕上述话题进行如火如荼的小组讨论,把本领域本地区遇到的难题提出来、把经验思考分享出来,共识在交流中达成,智慧在碰撞中迸发。
通过为期五天的集中学习研讨,学员们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理解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贯彻实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如何实施、如何着手找到了好思路、好办法。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集中培训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水平,非常必要,也十分“解渴”,帮助他们扫清了工作中的知识盲点和认识误区,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大有裨益。有学员总结收获时说:“创新,非常重要的是要树立‘人人是人才’的理念,发挥每个人的创意和特长,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