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银:文艺要写中国新面貌
2015-09-22 15:43:35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是继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之后,中央对文艺工作的再次高度系统和深入具体的领导指示,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 (一) 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是在中国文艺发展的过程中,十分迫切的方向性意见,很及时,很明确,也很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的文艺创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正像习总书记去年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的,“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种文艺创作成果和中国社会的空前政治影响与经济发展局面,和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在世界上的精彩展示是很不协调匹配的。而且,在多年来的文艺创作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品质、个性、形态和影响很不合拍,甚至错误有害的现象。在这样的文艺表现对象面前,我们不能够再态度暧昧,不能再遮遮掩掩,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判断,进行方向式的正确引导,不能够再继续延缓和含混下去。我认为,《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正是在文艺的这一现实局面下产生和出台的。它是清醒剂,是前进道路上的旗帜和警策的钟声。 《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这样的认识和表达,是对文艺本质的深刻认识理解,是对文艺价值作用的明确界定与描述。文艺创作,是人类文明意识的觉醒和表达渴望的自然,是人们感受和理解的一种再现与表达。人们选择文艺的各种表达方式,既是为了对社会生活认识感受的还原和理解,更是为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进步和促进文明发展。所以,文艺在成为任何一个民族娱乐方式的同时,都应该成为唤醒、塑造、完善、建设民族精神的引领火炬,像号角一样给人们以提醒。可惜,在我们的一些文艺创作表现中,文艺的这种高贵神圣的品格受到了玷污,被不少诸如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左右、被一些私我狭小的情调所替代、被一些恶俗的趣味所迷惑、被一些奇技淫巧所吸引、被一些小圈子的互赞所迷醉等。这是在文艺本质品行和作用方向前的迷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断喝,使之改正。只有这样,才会使文艺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繁荣,不断给人类的文化历史发展以丰富营养。否则,就可能偏离方向,干劲越大,平庸甚至近似垃圾的作品越多。 (二) 文艺是一种带有不同社会环境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表现样式。因此,文艺的本质虽然有共通之处,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生活空间里,又必然会受到这些环境和民族文化土壤与民族性格的影响。尊重社会文化环境和民族性格,充分发挥文艺的独特性,是文艺走自己的个性道路的必须。 《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核心指向和价值作用的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标明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影响人民。人民是文艺的中心,符合文艺的自身规律,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就是对人的看重。《老子》中提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将人与天地视为同等地位。所以,在中国人类文化史上,人应该被置放到合适的主体地位。 事实上,离开了人对天地的认识感受,天地就成为一个缺乏文化认识和感受的对象了。脱离开人类谈天说地,是没有意义的。大自然只有在人的面对过程中方才具有了生命价值。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契合了人类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核心。人民是人的广泛指称,文艺自其生发开始,就不是只局限于某个个人或属于某个个人的。文艺是大家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自然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中国文艺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文明成果的伟大进程中感受生活,理解和艺术地表现生活,从而实现文艺的人民性格和个性,激励人民更加奋发作为。失去了人民这个中心,文艺就会没有目标和方向。 中国文化还包涵“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此类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也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健康的传统。积极努力和艺术地“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就是要载人民之道,为人民而用。中国如今的社会文明建设和文化经济创造,是多么空前活跃和成果辉煌!任何一个稍稍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对此有很深的感受。这些伟大的业绩,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民群众理应成为文艺家书写的主角,文艺也应当在这伟大的时代面前感受和抒情。自然,当今中国社会生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面对和解决。但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迈进的脚步是坚决有力和十分豪迈的。走向人民,感受壮阔的社会生活,努力服务人民,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必须和美好的前程所在。 (三)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个大主题,要很好地理解接受和回应这样的主题,需要很多实际行动。在这一点上,文艺家需要切实反思和努力改变。我们当前的文艺现状表明,我国文艺创作的方向是有所偏差的。有很多例证说明,不少文艺作品是与人民、与勃发的社会建设有所间隔,甚至是脱节的。热衷于自生自艾的自我表达,热衷于搜奇猎丑的展览,热衷于搞笑弄怪的表演,热衷于对外来文艺现象的生吞活剥,热衷于物质价值的追求,热衷于对名利的抢夺等,都在严重影响和损害着真正优秀文艺生成创作的节奏与环境。要想很好地完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这个大主题,文艺家需要走出自己的小书房,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中观察和感受,真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表现对象,找到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创作出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来。《意见》为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现,开启了自由活动的大门,对文艺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政策、管理机构,甚至人员配置等都做了布置。所以,文艺家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潮流中去,去作为,去显示自己的身手! (四)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文艺方向、内容、政策、领导等方面均有表达。其实,在这些表达的背后,对文艺家的期望要求也是很多的。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劳动的创造性活动。对于文艺创作,文艺家自然是不能够丝毫忽略的主体。作家可以有自己的创作自由和选择,但“文章乃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作为流布于社会的文艺,需要经受环境和社会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文艺有所要求和期待,而这种要求,是实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文艺的有效途径。中国的文艺家,也需要吸收传统和外来文艺作品成功经验,但最为珍贵的还是站在中国这块坚实的土地上,扎根于中国人民中实现自我创新。简单地重复过去和接收外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唯有继承与创新,才可能获得未来。 鲁迅先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解剖最深刻和批判最严厉的作家之一,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他却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如今我们不少文艺家,缺少鲁迅那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缺少对社会的担当意识,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甚至是玩世不恭,多是想着法子弄钱谋名——这样的文艺态度和追求,如何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建设?《意见》指出:“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对这样的号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回应,真正地树立文明信仰,认真对待自己的文艺事业,使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伴随着《意见》的学习落实,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不断开创新局面,呈现新面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
相关阅读:
- [ 09-01]闽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文艺创作(泰宁)基地挂牌
- [ 09-01]福建省文艺创作(泰宁)基地挂牌(图)
- [ 06-05]东山:文艺创作结硕果 干群颂扬“谷文昌”
- [ 05-11]弘扬优秀文化 繁荣文艺创作
- [ 03-10]吴江:欲攀文艺创作高峰首需治境择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