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数据显示中国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8% 总体安全

2015-09-21 06:56:22 赵永平 孙秀艳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饮水能否放心 水资源够用否 污水处理咋样

水生态安全吗?数字告诉你

核心阅读

重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8%,饮用水水源总体安全

用水总量6095亿立方米,严控总量、节水优先,能满足未来用水需求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2%,排放达标率不断提升,高浓度污水时代渐行渐远

98.8%

饮水放心吗?98.8%的重要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饮用水水源总体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频发的水污染问题引人关注,我们喝的水放心吗?

“可以说,我们的饮用水水源总体是安全的。”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说,我国水资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重要江河湖泊分4493个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区保护和管理是最严格的。

据2010年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全国1.16万处集中供水水源地中,水质达标率为89%。连续三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国175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均在95%以上,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98.8%。

陈明忠说,经过多年努力,主要江河湖泊局部水质有所改善。监测显示,2014年全国重要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率为67.9%,较201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排污负荷较大的部分支流、城市河段及排污控制区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几方面措施:

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从源头上拧紧用水阀门,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

明确水功能区分级管理权限,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严格考核体系,将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硬约束。按照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科学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陈明忠说,力争到2020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到2030年水质基本达标。

7000亿

水够用吗?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严控红线、节水优先,能满足未来用水需求

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的水资源够用吗?

陈明忠说,从总量来看,2014年全国用水总量6095亿立方米,在年度控制目标之内;预测到2030年全国用水高峰时,用水总量可以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管控,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

一手抓开源配置。目前全国以供水、灌溉为主的水库有9.3万多座,总供水能力超过700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随着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水量分配,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措施,供水能力将更有保障。

一手抓节流保护。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连续多年实现微增长;推进工业节水,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9.5立方米,较2010年下降32%;完成100个国家级节水试点建设,每年节水量约300亿立方米。下一步将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综合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节约、保护水资源综合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然而,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生态安全。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量近170亿立方米,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地区。

据悉,今后将加大超采区治理力度。目前,国务院批复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开展了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力争到2030年实现试点区地下水采补平衡;同时,在试点区逐步退还挤占的河湖生态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确立了今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和措施,同时明确了各省区地下水压采退减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