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U币如何忽悠了22万余人?——跨国传销组织优趣集团传销案调查 新华网南京9月20日新媒体专电(“新华视点”记者倪瑞捷、朱国亮)以“高大上”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包装,号称U币是未来的“通用电子交易货币”,跨国传销组织优趣集团借投资U币发展会员牟取暴利。日前,江苏连云港市警方侦破了2015年1号督办案——“10·10”特大新型涉外网络传销案,该案牵涉23个国家22万名注册会员、国内31个省区市的3.6万名注册会员,涉案金额达5亿元。 投资U币易进难出,赚钱全靠“拉人头”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加入了优趣集团的U币投资QQ群,群内成员超过千人。一位名叫“爱U币爱到底”的会员称:“明年初优趣集团能上市,投资U币最少能赚十倍,没有比U币更靠谱的投资了。” 群内管理者“优趣通天教主总监”还向记者推荐了一些其他“玩法”:西域网、云仓、苗龙……这些“项目”大都是投资者先投入一定本金,在短时间内本金能够翻好几番,并且均承诺只需花一些“小钱”就能提现。“这些项目利息比银行高好几百倍。” 投资U币真能一本万利吗?记者调查发现,想要投资U币就要成为优趣集团的会员,会费在500美元至50000美元不等。投资者输入账号后,可以进入后台查看U币的实时价格。办案警官张建华说:“U币实时价格是由境外服务器操控的,传销组织会确保它‘只赚不赔’。” 如果想要套现,传销组织设立了一系列障碍:买卖U币需要承担巨额汇率差、提现要支付超过5%的手续费、提现比例不能超过30%……最重要的是,想要提现就必须拉来“新人头”。 为鼓励会员积极发展下线,该传销组织设立了各种“诱人奖励”。一传销组织会员透露,拉一个“人头”能得7%到12%的提成,上线成员的分红就靠下线的会费。“同样是拉来10个人,在两地各拉5人就比两地分别拉3人和7人赚得多。”警方分析,各地区均衡发展下线能够确保资金链不断,诈骗犯罪就难以被识破。 “发展新会员才能套现被传销组织宣传成‘直销’,不少会员靠返点就能赚回本金,‘拉人头’逐渐成为许多会员的生财之道。即使一些会员知道U币是骗局,他们也会积极发展下线。”张建华说。比如,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经朋友介绍后加入了传销组织,发展了其他近20位同事和朋友,一周之内就获利上十万元。 “未来通用的电子交易货币”实际无法流通 警方介绍,优趣集团在网络的宣传资料利用当下时髦的互联网金融等概念进行包装。 传销组织宣传资料声称,U币是未来通用的电子交易货币,以22%的黄金作为储备金,其独立董事成员都是由各国的银行家和专业经理人组成,并由太平洋联合发展银行担保。据警方调查,所谓“黄金储备金”纯属子虚乌有,太平洋联合发展银行则是个“空壳银行”。 35万U币可以买一辆跑车,外国旅游景点可以用U币消费,未来150个国家能流通U币……为了使投资者相信U币能够流通,该传销组织搭建了一个所谓的“O2O交易平台”,会员之间可以转让U币、用U币进行物品交换。“事实上,U币的流通范围仅限于受害人之间。”张建华说。 优趣集团还宣传总部设在泰国曼谷,一些发达国家富豪都在投资U币,并花钱请一些国外知名人士为U币宣传。此外,该传销组织利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活动诱骗投资人,活动常常冠以“国际”、“亚太”等头衔。 记者发现,投资U币能赚钱甚至被一些媒体所报道。张建华说:“很多人看了媒体报道后都不会怀疑U币,其中不少人在线上继续四处投放U币的虚假广告。” 新型传销手法日益多样 从“10·10”特大新型涉外网络传销案来看,新型传销组织呈现三个特点: ——上下层级复杂。警方透露,该传销组织要求会员加入时先将投资款打到负责报单的上线会员银行卡中,上线会员再逐级向上汇入由境外组织掌控的银行卡中。一笔资金通常能流入近百个银行账户,警方查获涉案账户2600多个,打印的纸质交易流水账单重达150公斤,可见传销组织利益链条交错、层级复杂。 ——依托互联网传播。传统传销组织以集会形式进行“洗脑”,而新型传销组织主要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组织成员发展下线也不再局限于熟人。 ——主要吸纳中高层次会员。新型传销组织往往“入会费”不菲,其主要发展目标为有良好经济基础的风险爱好型投资者。本案中,优趣集团不少会员是金融工作者、会计、高校教师,部分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和法律知识。 目前,警方已刑事拘留了10名传销组织高层成员,冻结了涉案资金2900万余元。泰方查封了优趣集团在曼谷的总部办公场所,吊销了优趣集团营业执照。案件仍在进一步审查中。 |
相关阅读:
- [ 09-16]弟弟失联疑落入传销组织 姐姐寻人街头偶遇
- [ 08-19]小伙会网友被困传销窝 光脚逃至地铁站求救
- [ 08-19]“中国传销地图”绘制出炉 红点淹没大半个中国
- [ 08-14]徐州婆媳导演女童走失假警 只为让传销父亲回家
- [ 08-13]西安警方破获特大传销案 抓获清查560余人
- [ 08-10]民间反传销组织窝点捞人 收费1.6万遭质疑
- [ 08-10]民间“反传销”乱象多:收费无标准 高低可差9倍
- [ 08-10]民间反传销第一人:“反传”是个不该存在的行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