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强调指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历史事实,也是历史结论。这一论断由来已久。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强调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在内的所有爱国政治力量,都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完全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的,完全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全民族的利益而工作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宗旨。对中国各个党派,人民是最好的历史鉴定者。中国人民认定中国共产党是自己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是救亡图存的真实希望和可靠力量,愿意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共产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共产党和人民同根同脉,患难与共,密不可分,坚不可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是决定因素,共产党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抗战,依靠人民的力量发展壮大,和人民在一起浴血奋战,把日本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上演了一部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这样的人民战争。只有这样的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反观国民党,虽然在全国性抗战时期有过积极表现,打过一些大仗恶仗,但由于其所代表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少数人的利益,他们始终不相信人民的历史作用,始终惧怕并压制人民力量的发展,始终提不出正确的抗战主张,注定发挥不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中流砥柱作用。
为了人民担当大任,依靠人民扭转危局,在14年抗战的苦难辉煌中,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肩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尽苦难和屈辱。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国逼到亡国的境地。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起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领导人民绝地反击,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意志最坚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强调:“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为此理由,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发挥其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在全国各党派中最早发出抗日号召。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提出愿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1939年初,当蒋介石提出抗战到底的“底”是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局面,默认日本对东北、华北的侵占时,毛泽东同志针锋相对地提出:“我们的口号是打到鸭绿江,收复一切失地。”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14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鲜明的抗战态度和坚定的抗战意志,鼓舞和坚定了全民族的抗战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最可行。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抗日救亡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中共中央提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革新政策主张,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具体道路。抗战期间,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共产党人都是播火者,都是动员抗战、组织抗战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评论道: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这在国民党的中国是难以见到的”。其所以成功,是因为动员了最广泛的民众参战,而“这种全体动员的依据和可能性,是建筑在一种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革命运动之上的”。反观国民党,虽然在退无可退的时候决定实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的全国抗战,并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但并未真正实施,始终实行的是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败多胜少。《大公报》记者张高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民众的军队准打败仗,没有民众的战场只能放弃。”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行动最坚决。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收复东北。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就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1937年8月下旬起,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参加抗战;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消灭日军千余,取得首战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主力在华北地区坚持敌后抗战,并于1940年秋进行了“百团大战”,毙伤和俘虏日伪军4万多人,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同日军展开殊死斗争,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正是坚定的抗战意志、全面抗战路线和义无反顾的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出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和战斗力,写就了抗战胜利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战略领导能力,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敏锐地提出了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还带着很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这种情况,加重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责任。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务,共产党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共产党人说到做到。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全局,实施了正确的战略领导,在抗日战争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提出了正确的政治主张,对抗战的进程和方式作出高人一筹的预见、谋划、部署和推进,引领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前进方向。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组织游击队开展东北抗战,并与国民党爱国军队和各抗日武装初步合作,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对唤醒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奋起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捐弃前嫌,主动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
在全国抗战初期,面对大片国土沦丧,社会上对抗战的前途莫衷一是的异常严峻的局势,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时流,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掀起了一股动摇妥协、反共分裂的逆流。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亮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击退了三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大义为重、抗战大业为先的胸怀和主张,是全民族的神圣抗战得以在惊涛骇浪中坚持到底的根本原因。
到抗战后期,国民党的专制和腐败愈演愈烈,激起人们强烈的不满,特别是1944年豫湘桂战场大溃退,更使国民党政府名誉扫地。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人们的广泛同情和响应,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
从历史的简略回顾中不难看出,抗日战争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团结抗日的大旗下,按照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提出的政治主张向前发展的。抗日主力军——广大工人、农民、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其他同盟者被空前广泛地动员、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走。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提出的“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的目标,已经实现。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政治领导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推动形成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敌强我弱的基本国情,在科学分析抗日战争基本特点的同时,认识到蕴藏在民众之中的战争伟力是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力量。把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把共产党与人民的力量结合起来,是凝聚人民战争伟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民众、开展人民战争,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和全国人民总动员等一整套战略措施。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动员民众的认识,指出“这是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在中国共产党广泛动员下,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景象。而国民党认为抗战只是政府和军队的事情,“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这是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不断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把分散的民众组织起来,形成团结抗战的大军。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和各方面较之过去有十百倍的进步。”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形成团结抗战的局面,这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加强组织工作,借助于自己领导的民众团体,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各项事业。为此,领导建立了工会、农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救会等抗日救亡组织。同时按照工作性质组织了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侦察队、战地服务团等,真正实现了全民抗日,奠定了广泛动员的组织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带动下,过去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出现了“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局面。
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开展真正的人民战争。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他们知道八路军新四军这时数量虽小,质量却很高,只有它才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它一旦开到抗日的前线,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其前途是无限的。”中国共产党提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思想,创造了一系列把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敌后战场,实行军民一体、军政一体,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人民军队与群众武装组织相结合、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铸就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八路军是穿军装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就是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生动写照。正因为如此,中国抗日战争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随着抗战进程的发展,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敌后战场及其武装力量逐渐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入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抗日战争最前线,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实际行动,团结率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勇往直前,和人民群众一起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在抗日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成为全民族抗日洪流中一支勇往直前、挥戈猛进的先锋队,并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和所有抗战英雄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其事迹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的烽火,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也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空前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也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投身到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洪流,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五、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在国内外敌人的压迫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这是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法宝,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之后他写下一系列光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5年4月至6月,党的七大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从此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延安整风运动实现全党思想统一组织团结。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和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4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决定在各根据地实行党的领导下的统一和一元化,从而增强了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人民军队虽然处于高度分散的敌后游击战争环境之中,但始终坚持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委,作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机构。10月,决定全面恢复军队中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在各根据地,组织军政委员会,履行党委职责,1942年以后建立了统一领导的各级党委。这些举措使人民军队始终能够步调一致地行动,沿着正确道路发展壮大,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坚力量。
党的优良作风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以及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前途。人民军队紧紧围绕党的总任务以及由此规定的部队的具体任务,大力开展政治工作,坚决贯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原则,通过开展全军整风运动和尊干爱兵、拥政爱民等活动,加强了全军的团结统一,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提高了全军部队的军政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成为一支抗日劲旅。
反腐倡廉建设赢得党心民心。中国共产党为保持革命队伍旺盛的斗志和廉洁的作风,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各抗日根据地沿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做法,制定了严惩贪污腐败的法令,对贪污腐败现象进行严惩。1940年夏,爱国侨领陈嘉庚访问延安后深感延安与重庆风气的天渊之别,由此得出结论:“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也做过对比概括:“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时代要求,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坚定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勇敢地承载起民族的希望,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和坚强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历史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事业必定从胜利走向胜利。让我们以史为镜,砥砺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万众一心,风雨无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6日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