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临床治疗中轻心理疏导、重药物治疗 “我想要的是和医生倾诉解开心结,不是塞给我一大堆药让我吃。”一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小丽(化名)表示,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让她做一份人格量表,就据此开药,根本不听倾诉,“心理医生简直像药店售货员”。 王哲表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必要时借助仪器治疗,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诊疗效果。“临床上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在60%,但双管齐下可达到75%。不过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还是以接受单纯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医生作为心理疾病诊疗的“王牌军”,“重开药轻诊疗”已成为临床多发现象,开大处方的情况也难以避免。 按照心理诊疗常规标准,单例病人首诊时间应达到40分钟,复诊时间至少20分钟,综合算来一位心理医生一上午不上厕所不休息,接诊数也不应超过10人。然而记者了解到,有些心理医生在出门诊时一上午能看30多名患者,大量压缩问诊时间,也被一些患者吐槽“除了开药积极,剩下啥都不问”。 “一方面与医生趋利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不合理。”王哲告诉记者,心理医生“话疗”一小时收费60元,且服务费要悉数上交给医院;而开药的话,5分钟就能开出几百块钱的药,其中还不乏带有“回扣”的药品。“在三甲大医院,一个有处方权的门诊医生,如果快节奏看病,一天的药品回扣都能有1000元。”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何茹告诉记者,自己曾接诊一位大学生患者,4小时“话疗”收费198元。“缴费时患者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特地跑回来问我‘怎么收费那么低’。现在市面上普通心理咨询师都一小时200至500元。” 正是这种收费的不合理,使大量医生选择弃用心理治疗,导致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不够全面有效。“尤其是三甲大医院,提供心理治疗都是年轻医生和实习学生,副教授以上的基本都不去做,认为服务价值和个人尊严不匹配。”王哲表示。 王旭梅教授说,与大量患者需求相比,目前中国医院设立心理科室数量较少,且多以门诊形式为主,开辟住院部门的则更少。以沈阳为例,目前只有两家医院开设心理病房。然而实际上严重心理疾病患者与其他重症患者一样,都需要住院观察治疗。 据了解,心理病房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工耗时多但是费用低,在医院相对边缘化,大部分医院设立病房的积极性也不高。王哲表示,医院如果设置住院病房,精神医学科的效益是平均医院效益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很多医院权衡后选择不设立。“即使是精神科门诊,效益也达不到医院的要求指标,医生绩效只能拿平均奖。” 瓶颈:人才奇缺+讳疾忌医 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虽然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6%左右,但50%的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能够消失,社会功能能够恢复。 然而,与充满治愈希望相对的,却是诊疗人才的奇缺。王哲表示,中国临床医生约270万,其中从事精神科的只有2万多,还不到总额的1%。“然而从医疗体系的社会经济负担来看,中国目前精神疾病要花掉社会经济资源的10%以上,人才配置与社会实际所需严重不匹配。” 而不受重视、收入偏低等原因,也导致大量心理医学人才流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表示,目前中国接受正规系统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中,只有20%左右从事一线应用治疗工作;而美国接受正规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有20万人,90%都活跃在一线应用治疗领域。 目前在心理诊疗行业多见的“速诊医生”和“光开药医生”,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患者的不信任,进而从临床脱落到社会,面临非正规咨询耽误治疗的风险。 针对这些困局与“尴尬”,何茹等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宜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生治疗费和服务费,促其合理使用药物,重视心理治疗手段。“建议加快开放心理医生多点执业,引入民营资本扩大设立心理病房,避免增加医院扩建和压缩其他科室风险。” 除此之外,民众对于心理疾病的偏见和耻感也成为延误治疗的重要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导致首诊误诊率较高。而“谈抑郁色变”的现状,也使民众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患者,患者自己也易讳疾忌医。 王哲告诉记者,精神科医生虽然也可以开病假条,但患者却大多要求骨科、传染科等其他科室替开,因为怕受到单位和周围人的歧视。“其实学生群体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但我在教育部门查看病假资料时发现,极少有写着抑郁症的病假条,更多都被肝炎、骨折等原因代替。前来就诊的孩子家长,也很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 专家建议,在全社会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认知程度,同时完善心理科室的会诊和转诊机制,减少心理疾病的误诊率。“建议有关部门可完善弹性工作制,安排合理的休假制度,让精神也可以适度休息,避免过劳致病。”王哲说。 |
相关阅读:
- [ 09-08]产后抑郁掐死儿子后又欲杀女 母亲一审获刑10年
- [ 09-03]儿子考上大学外地求学 妈妈患上"抑郁症"无心工作
- [ 08-18]《星动亚洲》学员不堪重压 健康亮红灯心理抑郁
- [ 08-03]美研究:在家长时间玩手机或为抑郁症前兆
- [ 07-25]山东东平检察院党组副书记自杀身亡 患抑郁症多年
- [ 07-22]福清龙田镇一酒店员工因抑郁症发作上吊身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