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图)

2015-09-10 12:2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分享到:

中新网9月10日电 8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论坛网承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 农”思想的科学内涵、如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全面梳理了“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开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深入,我国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图为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得到了胡石英、胡木英等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 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周铁农指出,如何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三农”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个全面是全面建设小康,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实现,关键看农村届时是否全面实现了小康。第二,小康是目 标,改革是动力。全面建成农村小康,亟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改革,解决农村面临的经济制度、管理方式诸多问题。第三,“三农”问题需要实行全面依法 治农。农村法治建设相对薄弱,农村如何依法管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农村的制度设计如何提升到法治层面等诸多问题,需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 思想来加以解决。第四,农村党的建设是我国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多数支部在农村,农村党建是农村能否全面实现小康,能否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农的根本保障。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

杜飞进副总编辑指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基层工作和生活,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有着深入思考,对基层群众、农民兄弟怀着 深厚感情。他在担任县、市、省主要领导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就“三农”问题先后发表了许多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的讲话和著述;担任总书记以来,他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论 述。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和包括人民论坛杂志在内的所有社属媒体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准确宣传包括习近平“三农”思想在内的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 系列决策部署,创新报道各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实践、新经验、新成效,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我们将以更加精准 的研判解读、更加丰富的媒体形态、更加广阔的胸怀视野,更好地担负起传播改革理念、解读改革政策、推动改革进程的时代重任。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

潘盛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思想非常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 要讲话和认识,这些讲话和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三农”战略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 理论风格,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事业,乃 至全局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阐明了此次研讨会组织发起的理论背景与意义。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思想中,有关“三农”问题的论述占 有突出位置。总书记对“三农”高度重视、特别关注,不仅在于他本人浓重的“三农”情怀,更根本还在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农业农村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的基本状况没有变,“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习近平“三农”思想对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战略 部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应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阐释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期“三 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个单元,分别围绕“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主题研讨,与会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代表发表精彩观点,理论与实践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会场气氛精彩热烈。

在研讨会的第一单元,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谢志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 员刘志仁,中宣部党委委员、老干局书记薛启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宋亚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党国英等领导专家围绕习 近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涵展开全面论述、深入剖析,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张红宇司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指出了“三农”问题的三个方向,提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若干重大的措施。他提出,实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 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大文章。第一,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出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 农业发展道路。第二,找准中国农业的优势,重点关注经济作物生产等非粮食生产方面竞争力。第三,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方向,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础。对此,薛启亮 则进一步强调,方向很重要、措施很关键,但更重中之重在于落实。宋亚平院长则从学者专家的角度,以深度的调研和思考为基准,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农村经济 效益较低等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和难点。党国英提出,农业要强,就要降低农业成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降低消费的方式来提高我国农业的竞 争力。

作为本场主持,谢志强教授对几位专家的发言做出了总结。他认为,针对农民如何更强、农民如何更富裕、农村如何更美丽问题,四位专家的发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将现状、原因、解决方案一一呈现。

第二单元的研讨更加侧重于实践经验与理论的结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魏玉栋,农业部科教司《美丽乡村建设投资》课题研究组组长 胡石英,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左权,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农业部《美丽乡村》课题组成员郭汉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 风田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

魏玉栋提出,什么是“美丽乡村”、怎样创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不是水泥的简单堆砌?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的吸取就极为重要。始终 提倡并践行“裸捐”的企业家陈光标,提起了自己在青海、新疆乡村捐款捐物的经历。对此,本场主持人魏玉栋点评认为,对于精准扶贫,政府资金发挥着杠杆作 用,而对于社会企业等其他资金的撬动是“美丽乡村”建设很好的补充。

作为习近平“三农”思想的践行者,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左权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马池口村致力改革的巨变历程。在他的带领下,马池口 村坚持走“以工补农、以工养农、以工促农”的工业化道路,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为全体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极大 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马池口村全体村民踏上了小康之路。

  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左权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胡石英指出,“美丽乡村”绝非是让房地产下乡,也并非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农业城市,使得农业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和农村城市化, 而是应该建设以生态综合体为主的小城镇,退耕还林、大量绿化,建设成为与大城市不同的生态载体。对此,郭汉林对这一提法作出了回应,着重提出了坚持以生态 理念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措施。他提出,一方面要落实干部的生态保护责任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增强预测发展、平缓发展、低碳发展的意识,遵从 乡村自然发展规律。其次,在规划上要建设生态理念,要以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办、社会主推,在建设中要 增加生态科技,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创新,从信息、金融、人才各方面为农业生态科技产业提供支撑。另外,在群众中要形成生态队伍,加大群众生态思想 的教育,强化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农村必须美,怎么才能让农村实现真正的美?郑风田教授提出,在增强城乡资源流动的同时,应提 高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在总结中,刘志仁研究员提出,在现阶段更好地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对此,第一要不断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 书记的“三农”思想,从而让农业政策切实落地;第二,奋力爬坡,着力解决我国农业高成本、高补贴、高污染的“三高”问题;第三,加强调研,深入农村,贴近 农民;第四,工商企业进驻农村,带动农村经济活力。

论坛会议气氛热烈,研讨持续深入,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中宣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其他知名专家、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家、人民论坛员工及媒体记者320人与会。(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