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15-09-02 10:12:52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二、中国战场坚定支持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抗日斗争,成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强阵地 日本是法西斯集团的东方支柱和亚洲人民的共同敌人。1938年11月,日本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计划以日满华同盟为基础,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建立“东亚新秩序”。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迅速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缅甸等地约38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过程中,作为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自觉扶助弱小国家的抗日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担当意识和牺牲精神。 中国号召东方各被压迫国家和民族团结抗日。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自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越南、朝鲜等地和犹太、蒙、回、藏、满等民族的130余名代表与会。毛泽东在大会上指出:“现在只要我们团结,把法西斯一只手一只脚的撕碎是不难的。”大会讨论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方法策略,成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确立了“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打倒法西斯强盗,为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而努力”的宗旨;向中国、日本、苏联、美国和英国发布了告人民书。这次大会,是在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莫斯科会议达成互助协议、反法西斯大国初步合作的形势下召开的,不但奠定了东方各民族团结抗日的政治和组织基础,也对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全方位支持亚洲国家的抗日斗争。1942年2月,为调解英印纠纷和强化中印合作,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不但“增厚中印友谊”,而且促进了“印人对日之觉悟”。1942年2月,为配合中国远征军作战,中国在缅甸建立了敌后组织机构和工作据点。4月仁安羌一役,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中国对朝鲜抗日力量的支持由来已久,全国抗战爆发后日益公开化。1942年12月,国民政府通过了《扶助朝鲜复国运动指导方案》,为朝鲜抗日力量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并将其武装力量编入中国军队序列作战。1942年3月,中国拟定了《对越策动计划大纲》,指导越南抗日力量在华发展壮大。1944年8月,中国提供数万元经费,支持越南革命同盟会领导人胡志明回到越南,开创了抗日斗争新局面。中国还协助“自由泰运动”人员返回泰国参加抗日斗争。 中国积极支持海外侨胞参加所在国的武装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号召海外侨胞“一致奋起,协助友邦抗敌”,大力筹划在新加坡、印度、马来亚等地编组义勇军。1942年2月日军进攻新加坡,中国驻新总领事馆组建华侨守备军参战,大量杀伤日军第18师团先头部队。1942年在印度等地组建的华侨抗日武装“136部队”,多次派人潜入马来亚敌占区搜集情报,为盟军制订作战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成为国民政府指导华侨进行武装斗争的典范。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于1942年5月成立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作战260余次,歼敌2020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还努力为亚洲各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奔走。1941年8月,美国和英国发布《大西洋宪章》,中国积极拥护的同时,指出宪章中解除各侵略国武装和民族自决等原则,应适用于全世界。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在中国的努力下,朝鲜自由独立的内容被写进《开罗宣言》,为其独立提供了法律保障。中美达成了战后协助越南和泰国独立的共识,罗斯福还要求英国给予印度人民政治独立。中国扶助弱小的实际行动,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且使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强阵地。 三、中国战场有力牵制日本法西斯的全球战略步伐,铸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坚固支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国家在全球范围的殊死较量,每个局部的作战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抗战按住了日本兵力有限这个“死穴”,长期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使其兵力运用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不断干扰日本既定的战争节奏,使其陷入无解的战争困局,不但使法西斯集团未能在侵略扩张上“密切合作”,而且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中国抗战以自身的力量影响着战争的发展变化,“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75页) 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牵制日本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不但遏止了日本北进,还延迟了其南进。1936年8月,日本将北进和南进确定为基本国策;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伺机扩大侵略。这使苏联面临着严峻的两线作战形势。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实际上已大大减轻了对苏威胁。1938年和1939年,日军在张鼓峰和诺门坎的两次“北进尝试”惨遭失败,其原因正如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所说:“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1939年9月欧战爆发,英法无暇东顾,给日本的北进和南进均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由于“中国事变”尚未解决,日本举棋不定,只得采取“不介入”政策。1940年6月法国败降,日本南进方向几成真空,为其提供了“千载一遇”的时机,促使日本将南方确定为未来主要战略方向。但由于受中国战场的兵力牵制,使日本又一次坐失良机。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国内重新掀起北进浪潮,并开始秘密进行准备对苏作战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希特勒也一再催促日本夹击苏联。而日本国内对南进或北进意见纷纭。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确定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8月9日,日本陆军放弃3年内对苏行使武力的企图。德日的战略协同落空,苏联“两线作战”的威胁基本解除。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退役中将阿纳托利·克利缅科指出,“中国展开了8年顽强反击,遏制了日本兵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1941年12月,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其南进战略正式付诸为战争行动,但此时距其确定南进经过了一年多的犹豫和延宕。可以说,正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为美英军队备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积极支持盟军作战,保证了“先欧后亚”战略的顺利实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协调反法西斯力量的全球作战,盟国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保持中国在战争中”成为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美国总统罗斯福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发起进攻,使日军不能抽调大量军力到太平洋战场。为化解因美英失利造成的军事危局,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攻击,并于1942年1月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大大提振了盟军士气。1942年,德军攻入高加索地区,催促日本向印度洋方向进军,但中国的牵制使日本无力西进,粉碎了德日会师中东的战略图谋。日本学者所著的《太平洋战争史》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中国还两度派军出国入缅作战,有效支援了印缅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盟军的作战。更为难得的是,中国在承担对日作战重任的同时,还多次为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作出牺牲。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中国曾一再把自己的军队按照有利于盟军地缘战略利益,却有损于中国自身目标的方式投入战场,成为支撑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 中国大力倡导和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1935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日联合阵线的主张。1937年3月,毛泽东又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应该赶快地联合一致,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之虞”。(《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8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反复强调,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世界和平,中国不但要捍卫民族独立解放,也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以坚定的抗战行动,打破了远东慕尼黑阴谋,争取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政府向美、英、苏三国表示不避任何牺牲,全力与三国和其他友邦共同作战,打败日本和轴心国。次日,中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这些举动,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发挥了积极作用。1942年1月,由中、美、英、苏领衔,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对比,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其后,中国还积极推动将战时同盟转化为战后和平机构联合国,将体现公平正义、民族解放和国家平等的时代理念,反映到筹建联合国和制订《联合国宪章》的过程之中。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国际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和平的有力保证。 “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血火淬炼中,中华民族不仅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坚持斗争,而且以巨大的牺牲承担国际责任,赢得了世界尊重和大国尊严。今天,虽然大战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法西斯的幽灵仍企图借尸还魂,世界并不太平。正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前行的中华民族,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人类进步发展与世界和平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
相关阅读:
- [ 09-0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 08-26]金一南:中国战场出现了什么奇异景象,让侵略者始料未及?
- [ 08-23]“9.3”大阅兵:看什么怎么看 |外国人眼里的抗战:中国战场至关重要
- [ 08-2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抗战:中国战场至关重要
- [ 06-06]从直接军费占比和日军死亡率看二战中国战场地位
- [ 08-26]《中国受降档案》: 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