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河北定州部分破烂作坊外逃 万余亩产业园或难为继

2015-08-24 07: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挣钱和生命同等重要

政府整编“破烂大军”

“命重要,但挣钱更重要。为了挣钱给孩子在城市买房,让儿子能够娶媳妇生孩子,就是得了癌症,我死也瞑目。”调研中,当地一些百姓的话让李军辉以及定州市干部的内心阵阵酸痛,“政府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再生资源产业是城市富矿,是能够永续利用的朝阳产业,根本不可能全面取缔。市委书记赵志栋说,如果一次性强制关停,全市直接从事破烂产业的十几万人将同时失业,必然引发产业外流甚至是社会动荡,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定州邻县市处理类似产业的做法看,铁腕整治是死路一条。传统加工投资小、工艺简单,历史证明,只要放松不管,很快就能死灰复燃。”

近年来,河北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地的“天然垃圾场”,京津废旧物资都被转运来加工处理。但是,河北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绝大部分处在产业链最低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剧了河北的环境污染。

2014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定州市利用沙河沿岸的沙荒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规划建设北方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引导橡塑加工等企业入园生产,集中配套环保设施。同时,引进国内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企业落户定州基地,延伸并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缓解京津冀地区的垃圾围城问题。

“定州离北京不到200公里,利用沙荒地建起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完全可以把京津地区的垃圾资源回收加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据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总经理范东亮介绍,基地规划占地1万多亩,地理位置优越,总投资200亿元。第一期占地约4600多亩,总投资100亿元,基地将重点发展橡塑回收加工、精深再制造、废旧机械电子精深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物流运输、节能环保新能源六大产业,全力打造集生产、交易、信息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记者在基地看到,分拣市场内堆满废旧橡塑。初加工区内已建成144座标准化厂房,每座都配有废气、粉尘、废水收集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1000吨(设计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的固废处理中心都已投用。废水管线直通每座厂房,中水回用设施让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光军说,每座厂房的废气、粉尘收集处理系统都由基地免费配备,而且免收一年市场占地费和三年物业管理费,以减轻小微企业入园压力。同时,保定银行制定了专属金融产品,小微企业贷款不用抵押,最高可获得50万元贷款,这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据介绍,今年5月,定州基地举办了承接京津转移项目研讨对接会,北京华新绿源公司等企业当场签约。下一阶段,定州市将主要引进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下游高科技深加工企业,预计2016年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污染毒瘤“转移外逃”

产业升级亟待政策扶持

目前,定州北方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入驻企业达200多家,有93企业已开始生产经营。定州市科瑞电缆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企业,主营业务是将废旧橡塑加工成颗粒对外销售。负责人陈玉峰说,“没有弥漫的粉尘和刺鼻的气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产,自己也踏实放心。”

既要百姓致富,又要清洁生产,定州市无疑为此做出了重大努力和探索。然而,一些从事废旧物资加工回收的企业负责人反映,定州市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后,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出现外迁现象,违法生产依然存在。近30家赢利较好的企业搬迁至东北、内蒙古、西藏、山西、江苏等污染治理宽松的地区进行生产。

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立辉告诉记者,“大部分企业都担心仍有企业在基地外生产,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形成不公平竞争,影响利润。同时,也担心周边县市管控不到位,有企业生存,对自己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园发展虽蒸蒸日上,但受到环保设施运行成本、各地环保政策不统一等因素影响,未来持续发展可能会动力不足。北方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亟待国家填补“政策漏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污染治理一盘棋,防止“此地治、逃他地”等现象。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立辉说,定州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后,出现部分破烂作坊外流现象,有的搬迁至东北、内蒙古、山西、江苏等“环境宽松”地区生产。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坚持治理污染全国一盘棋。

二是把循环经济产业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北京周边地区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源回收产业园区,加大政策扶持,扩大用地规模。李军辉说,定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用地是沙荒地,全部属于有条件建设区,但受用地规模限制,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国家在用地规模上应优先支持再生资源产业。

三是实施小企业入园“政策性补贴”机制。“再生资源加工多为作坊式企业,入园势必增加车间、治污等成本,应该出台政策性补贴降低企业成本。”范东亮认为,如“三废”处理设施全部是自行投资建设,成本及运行费用较高,国家在环保治理上应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防止循环经济产业园陷入“低档聚集”进而难以为继。赵志栋说,废旧橡塑、破轮胎、旧玻璃等小作坊集聚,不足以支撑起投巨资建设的产业园区。国家应有计划支持科技型、附加值高的循环经济企业入园,引领这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破烂经济”真正成为朝阳产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