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简政放权观察:权力下放后如何接得住
2015-08-13 21:32:5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刘宝琴 |
分享到:
|
随着地方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是重中之重。不仅中央政府率先垂范,大刀阔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按照中央要求将原本属于省级部门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基层,发挥基层政府就近管理的优势,方便企业和百姓办事。大量权力接踵下沉,基层政府如何接权成为关注焦点。 权力下放“灰色地带”蚕食改革红利 安徽芜湖一家中外合资娱乐企业负责人说,过去在地市办个娱乐场所,不管多远都要跑到安徽省文化部门去审批,一来一回费时间费精力,现在不用跑了,本地文化部门就可以直接审批,省时省力。 作为简政放权的“硬招”之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首当其冲。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行政权力的取消和下放有效地给企业和社会松绑,释放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例,取消注册登记制后,仅安徽今年1月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就增长超过40%,形成新一轮创业热潮。不过,随着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的改革红利在逐渐释放的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些暗礁藩篱也逐渐显现。 ——明放暗收。地方在强力推进审批领域改革的过程中,一批下放的审批权被中介从政府手中接过。这些具有官方色彩或背景的中介机构,或挂靠在政府主管部门名下,或由政府退休干部任职,利用行政影响力破坏市场公平。这些被称为“二政府”的“红顶中介”,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 ——放权“躲猫猫”。一位政府部门的审批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单位有一项广告审批权,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这个审批权可以下放到基层,但上级部门却迟迟不批准给基层专网审批接口。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权力“想下放也下放不了”。海南省政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经过前几轮的改革,容易清理的行政审批事项都已取消下放,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触及部门核心利益,一些部门不太愿意放权,存在放权含金量不高、责放权不放等现象。 ——有人放接不住。一位投资人想在东北某市申请办一个幼儿园,结果按照规定把材料报上去后却迟迟等不到回音。后来才发现,由于这一审批事项已经由市民政部门下放到区民政部门,但因区里从未办过此类审批,所以工作人员临时研究文件,迟迟不敢动笔审批。基层干部告诉记者,随着权力层层下放,基层政府增加了许多管理事项,人变得越来越忙;但因不熟悉新的管理业务,处理事情有些摸不着头绪。 |
相关阅读:
- [ 08-05]地方政府无权限制民众办寿宴
- [ 07-16]福建省政府十举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福建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成功发行
- [ 07-16]今年福建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成功发行
- [ 07-15]台湾选举社会特色:地方政府买票买到快破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