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网络支付“征求意见稿”被称“史上最严” 业内人士直呼“玩不下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 上海报道 7月31日,央行一纸公文在网络上刷屏,成了震动互联网支付行业的深水炸弹。这份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其对于网络支付领域的安全规范被坊间惊呼为“史上最严”。 不少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的“设计理念”是拟通过支付限额、业务范围等多项规定,旨在引导支付机构“去银行化”,进一步回归“小额支付”和“通道”的本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即走访了多家互联网支付公司,注意到其中用户开户验证、余额限制等诸多条款备受争议,甚至有从业人士直呼“玩不下去”。 而网络支付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腾讯相继作出回应。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监管,不断开放进步和前瞻的监管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腾讯集团互联网金融公关中心也表示,近期腾讯相关业务团队会和央行保持紧密沟通,为正式的管理办法建言献策,努力创新、提高便利,共同促进支付行业发展。 单日支付限额成“靶心” “单日只能支付5000元太少了吧,网上连买个高端电子产品都不行了”、“有了交易限额,我再也不用当‘剁手族’了”……网络上,关于《意见稿》中提及的支付限额成了矛头所指的靶心。 据悉,《意见稿》对综合类、消费类支付账户分别规定年累计20万元、10万元限额,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分别设置为单日付款不超过5000元、1000元的限额。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时强调,上述限制性规定仅适用于消费者支付账户内的资金扣款,对那些使用快捷支付和网关支付的消费者基本没有影响,并称极小部分超出上述年度和单日付款限额的客户,可以选择支付机构提供的跳转银行网关或快捷支付方式,用本人的银行卡(银行账户)完成对外付款。 不过,互联网行业一向讲求用户体验,移动端支付也成为趋势,支付流程的繁琐化仍然成为众矢之的。据平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2014 年第三方网络支付 8 万亿元,同比增长50%,移动端支付 6 万亿,同比增长390%,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网络支付。 “虽然在 PC 端央行所论述的网关支付等流程替代勉强可行,可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基本已有分庭抗礼之势,而所谓网关+电子证书支付即无上限,在移动端基本目前没有任何应用。”上述团队撰文称。 但对于央行限额的政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无道理。“《意见稿》客观上有利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因为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相当于‘预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账户沉淀资金被盗取、挪用的事件时有发生。《意见稿》中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功能限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积聚。”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去年央行也出台了相关的征求意见稿,比今年的更加严格,去年规定的单日支付额度是1000元。目前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还在和央行沟通中,未来是否会放宽也未可知。”而易宝支付CEO唐彬也对记者分析,央行可能会结合大众反映,调高额度。 开户交叉验证“你是你” 此前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新闻在坊间传为笑谈,而如今《意见稿》中关于开户身份验证的设定似乎又要旧戏重演。 《意见稿》第九条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通过三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多重交叉验证,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 如果按此规定实施,那么办理账户要公安、社保、银行、工商等多部门来证明“你是你”。许多网友微博发声:这对于一些打工人员、学生,没有缴纳社保的人员而言的确会增加办理难度,即便对于普通工薪族,办理起来也极其繁琐。 业内人士则呼吁,如果采用面对面核验身份的方法无疑会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在全国各个城市像银行一样开设网点将是一大笔开支。 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主体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约270家,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亿笔,金额24.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3%和137.6%,交叉验证办理账户会否令行业开倒车成为业内隐忧。 对此,马韬对记者分析,对于账户开立的规范确实会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对于消费来说影响不会特别大,但他同时也建议审核可以进行简化交叉验证环节,“如果第三方机构能选择和银行所持的信用卡、借记卡结合,便会简单化。因为银行在发卡时已对持卡用户做了验证,相关信息也录入了公安系统,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考虑也有所保证。” |
相关阅读:
- [ 08-10]担当起清朗网络护苗成长的历史重任
- [ 08-10]希法网络有限公司招聘代练客服
- [ 08-10]征收“网络红包税”需慎重
- [ 08-09]福建省“最美身边普法人”网络评选活动10日正式启动
- [ 08-09]国内|黑龙江破特大跨国网络赌博案 涉万亿资金|湖南邵阳县“无妈乡”追踪
- [ 08-09]黑龙江破特大跨国网络赌博案 涉案资金流达万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