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条件恶劣待遇不公 5万中国研修生“告别”日本

2015-07-31 09:37:30 蒋丰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 丰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条件恶劣、收入缩水、心理落差大、学不到东西……在日各国研修生的不满情绪这几年明显增加。作为赴日研修生的最大群体,中国研修生正以每年大约减少1万人的速度,与昔日“可以淘金却要吃很多苦”的日本渐行渐远。据日本媒体7月29日报道,“排在中国之后”的越南研修生,也有九成人因为“失去自由”而后悔。10年前,日本政府曾反思过背离初衷的“使完就扔掉”的研修生制度,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日本又到了必须改革这项制度的时刻,再不改,日本建筑、制造、缝制、护理等行业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将变得更为严重。

中国赴日研修生减少1/3

日本法务省今年4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日中国大陆地区人数约65.5万(不包括赴日游客)。其中在日教授1751人,投资经营者6394人,在日企业职员61040人,中国留学生105557人,研修生105382人,其他为赴日人员的家属等。这意味着,研修生这一特殊群体是中国提供给日本劳动市场的主力军。日本法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日本共有外国研修生16.2万人。2008年在日中国研修生约为15.1万人,6年后减少约5万人。尽管中国研修生总人数少了近1/3,但依然占赴日研修生总数的64.98%。与此同时,越南研修生人数6年间增长2.5倍,达到3.4万人。排在中越之后的是菲律宾和印尼,赴日研修生均超过1万人。

有意思的是,日本《产经新闻》29日报道说,日本龙谷大学的越南留学生阮友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100名在日越南研修生发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刊登在该校刊物上。结果显示,约九成越南人感到后悔,因为到日本后只能被迫从事低收入工作,“失去自由,与来之前的想象反差巨大”。在100名受访的越南研修生中,有38人配合调查,但也有人因害怕雇主报复不愿回答。97%的受访者称,赴日前认为“日本非常好”或“挺好”,但赴日后只有58%的人认为日本还不错,认为日本不好的人增至37%。

为何赴日中国研修生短短几年少了约5万人?为何越南研修生也满腹抱怨?尽管日本政府采取大幅放宽签证、加强维权等各种措施,但依然无法吸引更多中国研修生赴日,相反,中国研修生继续流失趋势明显。劳动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过低、学不到真东西、制度设计模糊不清,或许都是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在日本长野县北信地区的一家塑料加工厂,《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该厂6名中国研修生挤在一间漏风且无暖气的旧平房里生活。据来自山东的28岁研修生杨某讲,他们一个月工作时间经常达341小时,其中181个小时为加班,而工厂仅支付时薪55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20日元)的加班费,远低于长野县最低工资标准728日元。来自四川的25岁研修生钟某抱怨,不仅工资低,住的还差,有时被子里钻老鼠。这样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萌生去意。

让外国来的研修生到日本吃苦并不是这项制度的本意。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创立的研修生项目主要是让外国的劳动者到日本学习技术,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新技术的考虑,后来随着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逐渐成为补充日本劳动力不足的变通方式。1993年,日本新增设技能实习生制度,并将实习生的在日居留期限延长到3年。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国内赴日做研修生的大多二三十岁,学历不高,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种,没有什么高新技术,男性多是“壮工”,到造船、铸造、机械等工厂里干活;女性多是缝制服装,基本都是日本的中小企业。在福岛,有的服装缝制企业组合一年能要近两百个研修生,但“3·11”大地震后,很多工厂都停了,所以赴日研修生基本为零。

国内向日派遣研修生的单位既有国企也有民企。一名从事派遣研修生工作近20年的民营企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研修生主要招自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等省份,国内一些地方的政策是鼓励去,“可以解决就业,还可以创汇”。过去,日本农业领域和加工企业劳动力缺乏,而我国农村又有大量剩余人口,因此,研修生制度本身是“双赢”制度,双方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名民企人士说:“相对贫困的河南新县派出的研修生比较多,早些年那些人回国时带回钱,然后盖房子,听说当地物价都跟着上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