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他们,与中国人民一起抗战

2015-07-21 10:42: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仲夏清晨,细雨纷纷,北京什刹海附近一处四合院在绿树掩映中更显清幽。这里就是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马海德医生最后生活的地方。记者推开朱漆大门,仿佛打开时光之门:巍巍宝塔山下,清清延河水畔,抗战岁月的烽火硝烟、进步青年的如火激情、马海德与他喊了一辈子“妹子”的妻子苏菲在艰难时光中的相知相守,都伴随这位96岁老奶奶的娓娓诉说呈现在记者眼前。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生于美国。1933年,刚刚23岁的马海德在瑞士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上海进行热带病考察。上海百姓的贫苦生活与达官显贵的挥霍无度令他在震惊中痛切地认识到:只有彻底治疗社会顽疾才是解救百姓于水火的良方。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他结识了宋庆龄、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进步人士,并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在上海的门诊部,也成为中共地下党人联络和开会的地方。

1936年春,中共中央邀请一位外国记者和一名外国医生前往陕北考察抗日根据地情况并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经宋庆龄介绍,马海德与斯诺分别由上海和北平前往陕北。临行前,宋庆龄送给马海德一个皮质医药包,这个医药包伴随他走过延安的田间地头,也陪伴他在行军途中躲过敌机投弹扫射。苏菲说,每个人都认识马大夫,他虽然是顾问却没有架子,总是冲到一线救治伤员,无论病人是谁都尽心尽力。

有一次马海德下山时,发现半山坡一个老乡家的男娃娃看到他总是背过身去。他觉得很奇怪便故意逗他,孩子转过脸,竟然是唇腭裂。马海德当时就决定要医治这个孩子。他立刻和驻地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商量手术事宜,并亲自找到孩子父母提出要做手术。老乡惊呆了,无法相信先天的缺陷竟能用医学手段弥补。手术成功后,马海德的名声更响了,老乡们有个头疼脑热就来找他看病。在老乡们看来,穿着红军军服、打着绑腿的马海德不是外国人,就是他们身边红军战士中的一员。

在根据地半年的亲身经历令马海德清楚地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光明和力量所在。1937年2月,他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改用中国名字——马海德。苏菲动情地回忆道,“马大夫说‘这里的人民需要我!这里的队伍需要我,我就要留下来!’”而这一留,就是一辈子。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将一生献给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毕生遵守着他的入党誓言。

苏菲向记者回忆起一个细节,日军投下的炸弹炸垮了窑洞,碎弹片落在一名战士的头上,鲜血哗的一下从战士脸上涌了出来。马海德立刻要把他送往手术室,可受伤的战士却一定要抱着枪才上担架,坚决不肯把枪交出来。就这样,担架抬着血如泉涌的战士和他宁肯付出生命也不能交出的枪一起奔向了医院。这件事给马海德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他说:“有这样的战士,共产党一定会胜利!”

苏菲说,马海德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最深沉的爱和最坚定的信念。在临终时,他对苏菲说:“妹子,我一点也没有遗憾的。”作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西方人,马海德将一生都贡献给中国革命事业,他无愧于红军战士的称号。

海伦·斯诺 向世界讲述延安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我最早听说姑姑的故事时还是一个小姑娘,”海伦·斯诺的侄女谢莉尔·比绍福向本报记者回忆道,“作为一个小孩子,我非常想见到这位美丽而出名的姑姑。大概是四五年后的1945年,姑姑到盐湖城看望祖父母,我的愿望实现了。”

1931年8月,只有23岁的海伦作为拓展旅游业的一名摄影记者来到中国,和埃德加·斯诺一起目睹了日本军队没有人性的野蛮侵略行径。因为愤慨,他们在北京加入支持中国学生运动的队伍。在上海,他们还亲历了日本军队对上海的轰炸,好端端的一个工业重镇被炸得面目全非,这激起埃德加对中国老百姓的同情,也激起海伦积极参与工合运动,支持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海伦和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埃德加一起访问西安和延安,去大西北探寻所谓的“赤匪”究竟是些什么人,并以亲身经历向世界报道了中国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

谢莉尔深情地说,海伦和埃德加都是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他们耳闻目睹了战争中中国的方方面面,对老百姓充满了深刻同情。海伦在其著作《红色中国内幕》(又名《续西行漫记》)的前言中写道,“中国的劳动阶级是无与伦比的。他们对生活索求不高,但奉献比任何人都多。他们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对任何活计都能干得很好。对他们了解得越多,就越会欣赏他们,就会希望看到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生活地位。”

谢莉尔表示,埃德加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和海伦的《红色中国内幕》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搭建了桥梁。海伦在延安的采访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活动。她不仅采访了参加过长征的领导人,而且对战士和妇女以及当地百姓也进行了访谈。经过实地采访,她发现这些人并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赤匪”。海伦在其《我的中国岁月》中写道:“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深深的同情寄予了人民,特别是那些手工劳作者,即生产者。”

谢莉尔说,埃德加和海伦去延安采访,可谓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当时国民党政府封锁消息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难。去西北采访,特别是海伦,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1937年,她从西安到延安,一路被6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看着,只能半夜从旅店爬窗而逃,孤身跑到延安。那个时候延安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大多数访问者一般只待几天,可海伦一待就是4个月。返回西安时,海伦染上痢疾,迅速消瘦到了90斤以下。

采访中,谢莉尔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海伦是预测西安事变发生的第一人。1936年10月3日,年轻的张学良将军接受了当时唯一的外国记者海伦的采访。这次采访中,张学良表明自己愿意支持国共统一战线。张学良的说法和当时蒋介石的政策大相径庭,这也是后来西安事变的主要动因。海伦将张学良的立场公之于众,成为《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爆炸性新闻,这一报道预告了同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

谈到日本对华侵略战争,谢莉尔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同时也指出,不管以什么理由,战争都是可怕的,其影响极其深远,会波及几代人,我们当代人要为和平而努力。谢莉尔最后强调,海伦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理解的桥梁。她也希望这些作品成为通向未来的桥梁。

卡尔逊 为红区仗义执言

赵 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