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2015-07-16 13:52:2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李艳 |
分享到:
|
争当领头羊与主力军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将发挥主力军作用。 随着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迅速强大,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兵团”(100家,其中大陆92家,国企83家,央企59家),总体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兵团”(57家)。随着近年来,加快走出去,成为海外市场的“中国兵团”。据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尤其是在推动电力、轨道交通、建材等领域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程承包输出国之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从2010年的134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918亿美元,增长了42.7%。对外工程承包带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一家进入前十名,五家进入前三十名(见表)。 以中国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14年国际工程营业收入达到132亿美元,在世界排位第9位,公司设计承建了全球10大集装箱码头中的5个、世界10大斜拉桥中的5座、世界10大悬索桥中的4座和世界10大跨海大桥中的5座,均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 以中国中铁为例,现已是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2014年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86位,排名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第28位。仅中铁大桥局就承建了2000多座桥梁,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 以中国铁建公司为例,2014年国际工程营业收入达到了34.86亿美元,在世界排位第39位。最近,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签订沿海铁路项目总金额就达到119.7亿美元,不仅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纪录,而且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以国家电网为例,早在2014年11月就成立了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经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与洽谈,扩大产品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 这些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展现了“中国承包”“中国工程”“中国制造”“中国品牌”。 任重而道远。中国国企特别是央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领头羊、主力军作用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愿景与行动》各项要求,并以此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引领方向和基本依据。 第二,通过调查研究,精心制定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选择重点领域和国家与地区,筛选重大项目,筹集资金等。还要灵活地实施因国因业因企之策。 第三,积极创新“走出去”的落地方式,灵活采取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外合作水平。 第四,创新抱团出海、联合出海、共同出海的出海方式,如上下游合作,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合作,服务贸易合作等。 第五,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稳健经营和资产安全。 第六,加快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国际企业,进而成长为全球企业,最大的瓶颈不是资金资本,而是国际人才资本(包括外籍人才)。既需要把国内人才送出去学习和锻炼,也需要积极吸引国际人才。以两条腿的方式来加快企业人才国际化。 第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大资源,创新国内国外两大技术。 将“中国技术”变为“世界技术”,“中国标准”变为“世界标准”,“中国制造”变为“世界制造”。 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从世界性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500年前的殖民主义(Colonialism)时代;100多年前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时代,包括法西斯主义(Fascism),成为全球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二次大战之后70年来的霸权主义(Hegemonism)时代,先是苏美两霸,争夺世界势力范围,后是美国超霸、独霸,成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等根源。 与前三个时代相比,“共赢主义”时代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不公正性,而后者具有公正性;前者具有歧视性,而后者具有平等性;前者具有排他性,而后者具有包容性;前者具有对抗性,而后者具有非对抗性;前者具有冲突性,而后者具有和谐性;前者具有不可持续性、暂时性,而后者具有可持续性、长久性。 习近平主席主张共赢主义:“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中国的引领下,21世纪的全球将迎来“共赢主义”时代。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及各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世界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的最大发动机;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发挥最大的影响,成为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最积极的力量。 (图、表均为演讲者提供 鲁钰锋博士、本报记者陈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
相关阅读:
- [ 07-16]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工商界就“一带一路”展开对话
- [ 07-16]“一带一路”比美国“新丝路”更有成效
- [ 07-16]两岸学者关注“一带一路”:深化经济合作 带来巨大机遇
- [ 07-15]一带一路战略:让兰洽会更趋国际化
- [ 07-15]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工商界就“一带一路”展开对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