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开始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庭举行听证会。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重申了中方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立场,反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案,指出那违背了菲律宾与中国多次达成的共识及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
综合多方消息,对于此次听证会,菲律宾政府可谓“有备而来”,显然意图左右仲裁结果。那么,在可能长达一周的听证中,菲律宾可能会耍哪些花招?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场内外施压造势】
为了凸显对南海仲裁案的重视,菲律宾政府一个高规格代表团早在5日就赶赴海牙,囊括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高层,例如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众参两院院长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等。
海牙仲裁法院此次举行听证会的目的在于确定这一法庭对南海仲裁案是否具有司法管辖权。听证及庭审不对媒体和公众开放,预计将在13日或更早结束。
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根据菲方提供的日程,7日听证会从海牙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持续至5时30分,菲律宾总检察长弗洛林·希尔巴里首先发言陈述立场,外交部长罗萨里奥继续发言陈述菲律宾起诉的理由。接下来,美国福利·霍格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团队代表菲方辩论。
福利·霍格律所的官网介绍,它成立于1943年,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和法国巴黎设有分部。官网特别提到,律所拥有处理国际诉讼和仲裁案件的律师团队,可以替公司和外国政府打官司。
目前,菲方法律顾问正是这家律所的律师保罗·赖克勒,此人专长于国际仲裁案,参与过多起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案件。他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估计,仲裁庭会在90天内就管辖权问题做出裁决,如果裁决对菲律宾有利,仲裁庭会继续审理实体问题,这可能耗时数年。
对于菲方这些动作,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菲律宾此次兴师动众,派出“豪华代表团”,意在造势,企图给仲裁法院施加压力。
吴士存认为,菲律宾高规格代表团成员中基本都是政客,在听证会上,真正起作用的还是重金聘请的美国大牌律师。
他说,菲律宾这次似乎抱有一种赌徒心态,毕竟派出这么庞大的官方阵容,加上美国大牌律师,一旦最终结果未能如愿,那么菲律宾不仅钱打了水漂,而且在国际上丢了面子。
【绕开中国排除性声明】
除了卖力宣传、花钱造势外,菲律宾还在法律程序和条文上挖空心思,精心包装。
吴士存说,中国2006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提交书面声明,对于公约第298条涉及的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军事活动等争端,中国政府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
他说,在去年3月提交的诉讼状中,菲律宾绕开了中国2006年提交的排除性声明,把菲律宾的14项诉求都故意包装成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希望以此蒙混、说服仲裁法院做出有利于己的裁决。
根据媒体报道,菲律宾此前已经向仲裁法院提交了大量的所谓“证据材料”。
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去年3月,菲律宾外交部向海牙仲裁法院提交了4000页的申诉材料,力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
对此,中国外交部去年年底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从法律角度全面阐述中国关于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此后,海牙仲裁法院要求菲律宾于今年3月16日前提出补充文件以回应中国的立场文件。
3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称,菲律宾已经向仲裁法院提交了3000多页补充材料,针对仲裁法院提出的26个问题,菲方均以地图和图表等文件做出书面答复。
【中国政府有所作为】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有关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一再申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严正立场。但菲律宾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进仲裁程序。
吴士存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去年年底公布了中国政府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
他认为,随着案件的推进,中国政府在多个阶段都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中国学者应该有理有据地对菲律宾14项诉求进行驳斥,以学者身份施加影响。
吴士存表示,中国应该引导国际舆论,澄清中国立场,揭露事实,即菲律宾提出仲裁案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菲律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8个岛礁,由此引发海洋管辖权争议。
对于仲裁法院可能做出的裁决,吴士存说,无论裁决结果有利于或不利于中国,中菲之间的岛礁主权问题和海域划界问题都没有解决,争议还在那里,裁决实际上将无法执行。(记者张伟王晖余 杨天沐,编辑李良勇、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