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西方谚语流行多时,不过放在今天的美国,也许不再是无可辩驳的论断。去年,美国成年人口中单身比例首次超过结婚人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冲进围城”了无兴致,而单身贵族则活得越来越精彩。婚姻真的过时了吗? 【我单身,我骄傲】 卡琳·丹尼逊年届不惑,依然“单着”。在她生活的大城市波士顿,“有大把大把的单身人士,单身真不算个事儿,我从没感觉到必须结婚的压力。” 不过,在她26岁从明尼苏达州移居波士顿那会儿,40岁还单身绝对算“非主流”,足以让人侧目。她还记得大学毕业后头几年,每年夏季都要参加同龄人的婚礼,二十出头就结婚生子再正常不过了。 如今大势已变。去年,美国成人中非婚姻状态的人数首次超过已婚者;有31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约占人口的七分之一,1950年这个数字是400万,独居者大多数集中在城市中心。 这一年,近一半的新生儿由单身母亲生育;同住一屋檐下、共同养育孩子却没结婚的伴侣比1950年的数字增加了两倍;从没结过婚的美国成年人占人口总数20%,创历史之最。 这些数据可能会惊吓到“老古董们”,但对新生代来说却再正常不过了。皮尤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美国的“千禧一代”(1985年-1995年出生)中只有三成认为拥有幸福婚姻是“人生最重要事情之一”。1997年,皮尤的同一项调查中,“X一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出生者)中有47%赞同此观点,比例之低当时已经颇让当时的保守人士震惊了。2010年,皮尤的调查还显示,有40%的美国人竟表示“婚姻开始变得过时了”。 纽约大学社会学家埃里克·克莱嫩贝格认为,婚姻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美国社会正经历“60年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对这种变化,社会学家还没来得及给它一个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还将对住房市场、医疗保健政策、育儿理念到教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带来冲击。它同时也映射着现今美国社会观念的多元、阶层的分隔和社群结构的变化。 【单身不孤单】 1950年,78%的美国家庭以一对夫妇为中心;2011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显示,这种家庭结构的代表比例已降为48%。2014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说明,16岁以上成年人中50.2%、共计1.246亿的人为非婚状态,而在1976年,该比例仅为37.4%。 单身人口比例的增加,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考虑,就是美国人结婚的年龄比过去大大推迟了。1960年,女性初婚平均年龄为20岁,男性为22岁;到今天,初婚年龄已推至女27岁和男29岁。这就是说,固然未婚人数是增多了,但这些人不一定会保持单身到最后。 推迟结婚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美国社会文化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言,“晚一点结婚”带来了一种新的人生阶段,社会学家称之为“萌芽中的成年期”或“延迟的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专注于发展事业和充实自我:他们会经常外出就餐,每天加班到很晚,建立一个亲密的朋友圈,一起做各种活动。 虽然有些社会学家也曾对此表达过忧虑,嫌弃今天的美国青年普遍不够“成熟”,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这个“不想长大”的成年人群体恰好弥补了当今社会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缺失,即社区文化的衰退。 从丹佛、底特律到波士顿,有良好教育背景、经济独立的单身贵族们入住各工业城市中心的公寓,成为消费主力,加入各种体育俱乐部、文化机构、社区协作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为重振城市中心的经济信心和文化活力贡献不少。 “独居的人并不想过孤独的生活,于是他们花很多时间参加公众生活,”克莱嫩贝格说。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贝拉·德保罗教授早就想破除美国社会的“结婚狂”迷信了,据她观察,和传统观念相反,已婚人士整体而言并不比单身者更健康更幸福,而今天的社区中,单身者往往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这是因为,“人们结婚后,和朋友、亲属和社区邻居的接触就变少了”,即使已婚无孩的人士也是如此。 她说,很多时候,单身人士会意识到自己没有配偶也能享受生活,“人们过去觉得结婚之前的单身时间是一段原地踏步的历程,实际并非如此,它是至关重要的经历。” |
相关阅读:
- [ 06-29]葛天短命婚姻未能抬高身价 演艺事业难有起色
- [ 06-28]评:闪婚闪离“飞人速度” 如何跨越婚姻这道栏
- [ 06-27]美国为同性婚姻开绿灯 外媒评为“历史性”裁决
- [ 06-27]美最高法裁决同性婚姻合法 奥巴马:美国的胜利
- [ 06-27]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美国全国合法
- [ 06-26]娱评:刘翔婚姻先天不足 因前妻被起底太狠
- [ 06-26]解析刘翔葛天婚姻破裂原因 或因女方负面新闻多
- [ 06-26]小S感叹婚姻充满谎言:只讲实话撑不了太久(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