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李源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本届论坛以“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我愿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历史是一个多种文明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的过程。人类从最初各自分散活动,到结成社会与国家形态,又经历过数千年相互争斗、征战不止的时代,才意识到全人类命运的共同性。这是文明的进步,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灾难提醒人们,你死我活的对抗和厮杀会把人类引向灭亡,只有全人类的共同解放才能解放每个人自己。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突显,智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首先,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基本活动——物质生产方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共同性。市场机制的全球化整合和互联网的全球性覆盖是其重要动力。大到波音747,小到智能手机,都由数十个国家的几百家厂商合作生产。中国网商阿里巴巴去年“双十一”一天实现全球销售额570亿元人民币。国际上有学者提出了“零边际成本社会”概念,认为网络功能使生产与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将开创人类协同共享的新时代。
其次,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发展繁荣已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共同性,贸易、金融、投资、资源供给、教育、旅游、科技创新等都在深度全球化。2014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18.4万亿美元,中国在其中占首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26万亿美元,中国接受外资1200亿美元,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全球旅游11.4亿人次,中国出境人数突破1亿人次。
同时,人类应对挑战、化解危机越来越显示出共同性,金融危机、恐怖活动、气候变暖、疫病传染、贫富差距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7年前次贷危机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全球,世界经济连年下滑,至今复苏艰难。埃博拉疫情成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中东呼吸综合征又向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
还有,全球治理、建立秩序也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共同性,消除战争、预防危机、反恐合作、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气候控制、发展援助、全球脱贫,仅靠个别或少数国家难以解决,只有在全球合作下才能有效进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无孔不入的覆盖下,生活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的72亿人民,只能同乘一艘“诺亚方舟”。各个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社会民众,都需要有同舟共济的意识,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利合作中争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推进共同治理,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安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两条现实路径:一是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二战后尤其是近20多年来,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欧盟一体化从经济到政治安全领域全面推进,北美经贸一体化日益紧密,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非洲也在朝一体化方向努力。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加快亚洲一体化建设,是亚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二是构建解决人类最关注问题的共同体机制。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二十国集团(G20)是解决全球和平安全与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机制,上合组织、亚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共同体机制,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推动者、维护者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与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习近平主席连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等重要倡议,这些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构建者。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将使亚欧非40多亿人口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中国出资近300亿美元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支持沿线国家互利合作。中国克服转型发展的压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0年前分别下降30%和34%,为改善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坚定维护二战胜利后的国际秩序与和平机制,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与作用。中国迄今已参加联合国29项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维护世贸组织主渠道地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
三、以理解、协商、互助精神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和平安全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发扬理解、协商、互助的精神,携手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第一,通过理解达到友好、尊重、平等。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在中印缅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基本原则,促进了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条条大道通罗马”,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应当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以道路论亲疏、不以大小论高下、不以贫富论尊卑,而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夯实和平安全的互信基础。
第二,通过协商达到和平、和睦、和解。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国家之间也会有矛盾分歧。历史证明,武力不能消除争议,战争将会导致灾难,协商才有长久和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通过友好协商并签署协定,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友好协商同8个周边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在商谈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成因十分复杂,武力解决难有出路,协商对话才能实现和解。对多年不能解决的历史争斗,应以协商化纠纷,以协商止干戈,以协商促和平,努力实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谐共生,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社会和平共处。
第三,通过互助达到共同发展、共克时艰、合作共赢。中国人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作为崇高的道义。长期以来,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累计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同时中国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帮助和支持。中国积极引导“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使之更加关注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困难。埃博拉疫情发生后,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伸出援手、通力合作,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应加强互助,拓展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今年,世界许多国家和联合国都专门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允许战争悲剧重演。让我们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持久和平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