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红线取消 松绑银行紧箍不会“大水漫灌”
2015-06-26 06:57: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晖 |
分享到:
|
存贷比“红线”取消 融资难有望缓解 松绑银行“紧箍” 不会“大水漫灌”(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王俊岭 商业银行20年的存贷比指标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市场人士认为,这将直接增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释放一定的信贷空间,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经济稳增长。 指标考核导致存款“一日游” 存贷比指标是在1995年被《商业银行法》确定下来的,根据规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可以贷出去的金额为75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贷比都是一项简单有效的监管措施,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存贷比指标却开始束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手脚。如每逢月末季末年末等“敏感”时点,银行职员们都会忙得焦头烂额,突击揽储、金融掮客、存款“一日游”等应对存贷比考核的乱象也会经常出现。 那么,取消存贷比考核是否意味着监管“大撒把”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取消存贷比监管红线不等于监管层当“甩手掌柜”,银监会依然有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性覆盖率等更重要的监管指标,并可结合经济形势需要对存贷比进行灵活调整。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曾刚看来,此时取消存贷比是因为其已不适应当前的监管需要。他认为,在银行业务只有简单的存贷业务时,存贷比具有监管意义,而目前银行业务日益复杂,存贷比不仅不符合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还造成了新的扭曲。 成本降低利好实体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取消存贷比考核指标不仅将缓解一些银行不必要的经营压力,还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难看出,存款向股票和债券市场转移是一个大趋势,我国存款占GDP的比重也将持续减少。取消存贷比考核后,银行可以自行决定使用同业拆借等手段补充资金,这也有助于降低利率。”粟勤说。 有机构预计,存贷比考核全面取消理论上可降低融资成本138个基点,但短期内并不会造成信贷市场的“大水漫灌”。民生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在基建托底、房地产长周期衰退、新增长点尚在培育等因素的影响下,缺乏有效的融资主体是信贷疲弱的根源。 “实体经济繁荣就是要有创新的产品和企业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要增强辨别能力,支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而非落后产能;政府则应放开银行的手脚,使其自行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正确决策,进而才能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的局面。”粟勤分析。 目前,市场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相较于大银行,中小银行受存贷比约束更多,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对象又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因此取消存贷比将有助于中小企业降低其融资成本。 不会加大银行系统风险 虽然存贷比考核略显“简单粗暴”,但很多人还是不免担心取消存贷比红线是否会加大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不过,在专家看来,这种担心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事实上,存贷比本身只是一个流动性指标,只适用于我国的特定时期。在实际的监管中,我们还有其他很多更科学的指标可以使用,因此取消存贷比考核并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加剧。”粟勤说。 专家表示,存贷比取消为银行信贷投放开了“正门”,一方面减少了因满足存贷比监管而带来季末资金大腾挪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解中国金融市场不必要的波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取消存贷比反而有利于化解整个金融市场的短期风险。 从另一角度看,我国银行业日益成熟的运营水平与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抗风险因子。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7.46%,较上季末上升1.02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的存贷款比例为65.67%,较上季末上升0.58个百分点,银行业流动性水平继续保持了充裕。 |
相关阅读:
- [ 06-25]李克强怎么考量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
- [ 06-25]存贷比指标约束解除 银行业监管改革释放红利
- [ 06-25]银行业监管改革:20年存贷比指标约束终获解除
- [ 05-13]国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暂停 存贷比考核拟终结 银行将摘“紧箍咒”
- [ 05-13]存贷比考核拟终结 银行将摘“紧箍咒”
- [ 05-07]银行法大修拟取消存贷比 业内:利于贷款利率下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