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管改革:20年存贷比指标约束终获解除
2015-06-25 06:5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20年存贷比指标约束终获解除 银行业监管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短期内不会刺激信贷“大水漫灌”,长期看将击退影子银行 □记者 蔡颖 刘振冬 北京报道 施行了20年的存贷比指标正式退出了监管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此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经济参考报举行了主题为《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第二期“万博·金融圆桌会”,会议形成的政策建议包括,建议国家取消对银行信贷规模的计划管理,如“合意”贷款等,消除金融抑制,盘活资金存量。同时,用好各种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手段代替贷款规模计划,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等综合性指标管理代替存贷比管理,从而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 有机构判断,全面取消存贷比监管,理论上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138个bp,但短期内并不会造成信贷市场“大水漫灌”。“市场融资需求依然疲弱,伴随针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等监管的收紧,实际上社会融资总量存在2万亿的缺口没有补上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信贷的增长还取决于资金融入方,所以,还需要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各项措施的联动,”建行金融市场部张涛说。 政 策 取消存贷比释放监管红利 实际上,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在市场预期之中,是金融监管改革中的重要一步。此前,银监会高层也意识到存贷比监管在现有的金融形势下存在缺陷、需要调整,并从2014年7月1日起,调整了存贷比计算口径,“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6项贷款不再计入分子(贷款)。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信贷资源的管理模式是行政管制和计划思想影响最严重的一个领域。主要有三个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指标和贷款规模管理。前两个指标的初衷都是为了保证银行业流动性安全,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讲,双重指标留出的安全冗余过大,束缚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两年在推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降速以及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下,存贷比监管对银行经营、金融运行以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均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弊端包括:存款竞争的加剧,导致信贷价格居高不下;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增加,加大了风险隐患;存贷比不能准确反映资产负债的期限配比和流动性状况;以及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研究员钟华表示,“存贷比作为信贷投放额度监管指标的取消,既是顺应国际惯例的要求,也是符合在信用货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扩张驱动负债增加的基本逻辑。因此,取消‘存贷比’为银行信贷投放开了‘正门’。” “尽管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5.67%,远低于75%,但不少城商行以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了75%的这一监管水平。如今存贷比取消,将直接给他们信贷投放释放出更多空间。鉴于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这将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钟华说。 至于对市场的影响,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分析师李奇霖认为,取消存贷比不一定会导致金融市场大水漫灌,当前信贷疲弱源于缺乏有效融资主体,基建托底+房地产长周期衰退+新增长点青黄不接叠加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存贷比并非直接约束。此外,还有资本充足率和贷款额度限制,因此,信贷不一定会大规模上升。 |
相关阅读:
- [ 06-24]城厢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
- [ 06-24]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员会举行
- [ 06-24]福建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员会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