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网络“翻案风”:否定建立新中国合理性
2015-06-25 06:54:0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底线不可触碰 质疑历史应有底线,那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历史人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 在刘胡兰牺牲60周年之际,某教授在博客中发文,称女烈士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又有人中伤刘胡兰“精神有问题”“是红军连长的小三”等。6月14日,互联网上《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一文受到网民追捧,该文通过实地采访当事人,让谣言不攻自破。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先发布后过滤,“无数普通个人都可以运用新兴传播技术成为直接面向公众与社会发声的信源。因此,‘未经证实’或‘未经官方证实’就进入社会的信息,从数量上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网络谣言的产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何威这样表述。 除却“空穴来风”式的凭空杜撰,把历史事件或人物孤立起来看,以偏概全,以支流代替主流并得出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大特征。 “质疑历史应有底线,对于那些经过历史评定的、民族达成共识的,进而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的历史人物,不可随意触碰,这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 “在任何国家都如此,包括西方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历史英雄形象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信仰问题。” 面对网络一些“翻案风”,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表示,“这种鼓噪的目的,只是想说中国革命的对象都是些‘好人’,并以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这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学‘公正’,而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有专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网上“任性”的背后,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阴谋,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而且关系做人立身的根本。如果长期无视甚至放纵,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依法严厉打击 截至目前已有133个以“揭秘”“真相”为噱头,打着“你不知道的历史”等旗号的微信公众账号被关闭 头戴雷锋帽、身着旧军装、肩披红斗篷、手捧日记本,2011年一部称为《雷锋侠》的微电影走红网络。电影掺杂着西方超人的元素,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叙述了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两年后,微电影《热血雷锋侠》再度用“无厘头”式的幽默讲述了发生在雷锋侠和地沟油侠、师傅盲侠、周女侠、葫芦娃侠之间的恩爱情仇。“看似宣传雷锋精神,实则辱骂雷锋,太没劲太低劣”,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的走红是时代的悲剧。” “现在的年轻人与历史之间存在着‘隔膜’,很难理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善良人物”,当然“也有个别人用颠覆历史、颠覆典型的办法,来否定一个时代,打碎民族的根基。”张颐武表示。 如此恶搞,遭到一些网民的自发抵制和国家层面的依法打击。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微信平台中一批公众账号以“揭秘”“真相”为噱头,打着“你不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历史”“我知道的历史”等旗号,捏造事实,歪曲历史。截至目前已有133个相关微信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 首都互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上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突破底线,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应当依法予以严厉处置。北京属地重点网站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阻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传播,积极推送优秀作品。网站从业人员要提升思想认识,以正确历史观指导业务开展,要培养相关编辑人员树立正确历史观,提高辨别力,把好内容关。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呵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还需要发挥网民的监督作用。“网络生态需要网民共同维护。某种程度上,网络就是一个小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空间允许有不同声音,多元观点,但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所以,每一位网民都应该自觉守住底线,把握住边界。”该负责人说。 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客观中立的叙述,以质疑代替解读……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摧垮高尚、消灭英雄的狂欢过程,或许会带来些许快乐。但‘拉黑’之后呢?丧失了精神偶像,最终陷入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
相关阅读:
- [ 06-24]案例解析网络安全的那些事
- [ 06-24]“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关闭第四批网站
- [ 06-24]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建千余家三级卒中中心网络
- [ 06-24]兴业银行顺昌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网络诈骗
- [ 06-24]南海网卫星直播车6月23日起将带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团看海南
- [ 06-24]90后大连女老师走红网络 美照曝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