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为中国经济“强筋壮骨”(热点聚焦)
2015-06-17 11:54: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原标题:高端制造为中国经济“强筋壮骨”(热点聚焦)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企业正以创新为驱动,以全球视野打造国际品牌,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徐 骏作(新华社发) 从德国铁路公司考虑购买来自中国的列车及配件,到“华龙一号”全球推介会吸引了英、法、美、加等多国代表前来,再到大连机车公司收到由印度铁道部发来的加尔各答南北线112节地铁车辆合同,中国制造业近期可谓“喜事连连”。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体量不断增大、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国际产业分工层级仍有待提高。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政策规划的落实,高端制造业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1 “新陈代谢”正加速 “天上不会掉馅饼”。海外捷报频传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艰难而持续地求新求变。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4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约为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同比增长高达5倍。 中国制造业紧锣密鼓地升级并没有逃出国际资本的视野。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在制造业吸收外资下降的背景下,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高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逆势增长4.8%、4.4%和2.0%。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以“衬衫”、“鞋袜”为关键词的时代正在改变。“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中国品牌’涌现了出来。这不仅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及时调整,也与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扶持以及国企改革等因素密不可分。”周清杰分析。 2 “由大变强”再部署 机床产量占世界的38%,造船完工量占世界的41%,发电设备产量占全球60%……如今,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大概占世界总量的1/3,很多装备产品产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已经很大,但如何才能彻底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呢? 6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 与此同时,4方面部署亦“新鲜出炉”:一是通过鼓励创业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潜能,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二是要抓好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三是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四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 “在初始阶段,我们通过国家主导培育竞争力。而随着发展的深入,竞争力更多取决于市场条件下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资本运作水平、品牌意识等因素。因此,总理推动的激发民间‘双创’潜力、简政放权改革就是意在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迈向高端铺路架桥。”周清杰说。 3 须防产业“空壳化” 铸好国之重器,方能心中有底。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行业被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制造业的高端化可谓全面推进。 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工业是一国经济真正实力的体现。我们要牢记美国的教训,不能因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而偏废了工业,从而造成产业‘空壳化’。毕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彻底走完,在竞争优势、要素利用率及国际分工格局中尚未达到特别高的层次,制造业的潜力依然很大。”周清杰表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则预计,未来10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规划的实施,我国制造业企业将朝着智能工厂方向发展,同时实现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相关阅读:
- [ 11-17]珠海航展多项指标创纪录 中国高端制造走向世界
- [ 02-19]解密连战获赠小米手机:品牌在大陆 高端制造在台湾
- [ 12-08]济南进京“招商” 重点推介高端制造等领域
- [ 11-22]缩量下跌个股普调 高端制造异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