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考结束骗局袭来 警方揭秘各类招生兼职陷阱

2015-06-09 13:25:18 王晔章宋孝林杨颜慈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南京6月9日电 (王晔章宋孝林杨颜慈)混入高三学生群设下暑期兼职陷阱、以助学贷款为名实施诈骗、“野鸡”大学非法招生绕晕家长……高考结束,针对学生家长的各类骗局正“疯狂”来袭,花样繁多的潜在危害正悄悄地盯向刚刚走出考场的学子们。

6月9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结合近年来的发案特点,列举了几种常见危害,希望即将踏入高校的学生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暑假兼职,谨防四种常见陷阱

6月5日,学生还没有参加高考,市区一高三学生群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暑假期间想打工吗?轻松赚钱,日薪80至100元,每日一结,详情就询QQ654813XXXX。”

警方认为,高三学生刚毕业,进入高校前有较长空闲时间。此时,骗子也会通过群搜索功能,混入一些高三学生群,将有求职欲望的学生一步步引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从中敛财。

警方提醒,对刚毕业的高三学生而言,在兼职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种骗术:

一防信誉诈骗。即让一些学生不停地在网上购买“商家”的产品,称刷信誉成功后,会连本金的佣金一起返还。期间,骗子有可能会让受害人先尝到一点甜头,待受害人汇款达到一定数额时,便会断绝与受害人的联系。二防打字诈骗。以印刷厂、广告公司、某政府机要部门等单位名义,发布信息,招募打字员,一旦有学生主动联系,便会让受害人先缴纳保密费等各种费用,直至骗不到钱为止。三防传销漩涡。一些亲朋好友以介绍工作为由,让其一起跟随到某地一起打工。到了目的地后,其身份证件就有可能被扣,甚至人身自由也会被限制,并让其家人汇钱过来。四防通知应聘。招工短信、网络招工信息或者自己发出求职信息后,均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受害者。骗子有可能让其到高档会所面试,然后让缴体检费、面试费等,并让学生等候上班通知。

警方特别提醒,学生求职,要看到实体单位,联系上该单位真实负责人,签订具体协议,方可打工。

款项飞来,甄别四种遥控巧合

2014年8月份,盐城市区一位刚被一所有名大学录取的女生被骗子以申请的助学贷款已批下来、需持储蓄卡到银行ATM机上收到为由,后根据骗子的提示进行操作,被骗2万余元。

警方分析认为,为进入高校而减轻家庭负担,在高三阶段申请助学贷款,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而这样的事情,同样会成为骗子进攻的主方向,成为骗子紧咬不放的一块“肥肉”。

警方提醒刚毕业学生应注意防范以下几种类型的款项诈骗:

一防贷款诈骗,即学生在高三阶段填写的助学贷款申请,被骗子说成已批下来。二防退费诈骗。即骗子称正在清退学校收取的学杂费、择校费等费用,根据相关规定,还应该退XX元。三防教育补贴,即骗子声称原学校将发放教育补贴或进入新学校将有教育补贴、教育奖学金等,让学生或其家长主动持储蓄卡领取。四防解缴诈骗。即骗子渔目混珠,让被录取的学生将学杂费等费用解缴到骗子指定的帐户上。

警方特别提醒,接收汇款,根本不需要持卡到ATM机上进行操作。因此,接到陌生人号码时,要进行认真甄别,做到不轻信、不汇款。

面对招生,保持四种戒备心态

5月份,一些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被媒体曝光,不仅严重扰乱了高等学校招生秩序,更是直接伤害了考生及其家长切身利益。

警方分析认为,高考结束后,就会存在一些学生及家长束手无策的境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同时还会存在一些学生及其家长想取得更好学校、更好专业的选择。此时,骗子就会来迎合这些人的口味。

警方提醒,如果想在招生中不被期骗,就应该有这样四种“不轻信”的戒备之心:一是即使网上看到招生录取信息,不要轻信,要防范骗子使用虚假网站或骗子雇佣“黑客”篡改招生信息欺骗你;二是即使租住教育部门房屋,不要轻信。“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一些骗子在教育主管部门租房,甚至将办公地点搬迁到一些高校内,半公开挂牌办公,更易让人上当。三是即使熟悉之人热心帮忙,不要轻信。“杀熟”,也是骗子常用的手段。四是即使收到盖有招生专用章印,不要轻信,伪造公文、漫天投寄录取通知书是骗子惯用伎俩。

警方特别提醒,冒充招生办或学校的工作人员,声称有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或者是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可上军校等,骗取学生及家人的信任,收取学生及其家人的钱财;甚至混淆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称包上名牌大学、包选到好专业等,这是骗子常用的手法。上大学,还是按正规程序走比较稳妥。(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