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日媒质疑安倍政府中东军事措施 称应倾听国民心声

2015-06-09 12:54:06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分享到:

日本《每日新闻》6月8日发表社论称,近期围绕日本安保相关法案的审议不断升温。审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是能否在中东地区采取军事措施。其典型代表便是安倍政府假想在霍尔木兹海峡周边进行水雷扫海作业。对此,日本政府如此解释道:“日本对波斯湾周边国家的石油依赖度颇高,一旦进出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被水雷封锁,日本的石油进口途径就会被切断,这就可以被归入’存立危机事态’。”

社论指出,早在1991年,借助海湾战争日本以向波斯湾派遣扫雷艇突破了不向海外派兵的限制。但那次扫雷行动是在停战生效后两个月之后才进行的。若安倍政权设想的是战前的扫雷行动,那其危险性与1991年相比将大大提高。

朝鲜战争吸取的宝贵教训

社论回顾了当年日本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的扫雷行动。根据《朝鲜战争全史》(和田春树著),1950年10月,在美国的强制要求下,日本海上保安厅的8艘扫雷艇加入了朝鲜东海岸元山的扫雷行动。美军约40架战机在此片海域投下炸弹,谨慎地破除水雷,还投入了本国扫雷艇。

尽管如此,很快就有两艘扫雷艇触水雷沉没,其他舰艇也遭到了朝鲜陆军的炮击。数日后,一艘日本扫雷艇触碰水雷报废,一名船员下落不明(后断定为死亡),另有18名船员受伤。第二天,一艘韩国船只触雷沉没。

那次扫雷作业危险度极高。日本官方要员大怒,8艘扫雷艇中的3艘违背了美军的意志返回日本。一位日本政府干部用“暴虎冯河,如履薄冰”来形容那次扫雷作业,并称“超越我们的能力范围胡乱行动是极度危险的”。(出自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朝鲜动乱特别扫雷史》)。

社论还称,提及65年前的事件,并不是想表达让日本政府停止做危险之事。而是在波斯湾的扫雷是否“超出能力”这个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但是,在由水雷封锁可能引起持续的武力抗争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必须做好充分重要的思想准备。而日本政府却并未向国民好好解释过此问题,这也是提及朝鲜扫雷旧事的目的所在。

纵观中东世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跨国入侵攻占他国,内战及宗教对立局面扩大,整个中东地区处于极端混乱状态。包括IS公布两名日本人质被杀影像,并宣称”此为日本噩梦的开始“,一系列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动在悄然进行中。

另一方面,美国奥巴马政府声称“美国并不是世界的警察”,有避免深入中东的趋势。虽然还要取决下届政权的意图,但海湾战争之后在中东形成的“美国强权之下的和平”实际上已终结。

社论文章还指出,在如此的背景下,考虑如何定位日本的作用自然毋庸置疑,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慎重的商讨。在中东,伊拉克战争和“阿拉伯之春“之后,部分国家政权相继倒台,但安定稳定国家的再建仍困难重重,宣扬伊斯兰教的极端组织不断抬头。IS旨在建立一个无视国境的大帝国。他们的存在对历史和国际秩序都是一大挑战。

发挥日本的优势

文章认为,直接面对这样的挑战,用武力处理并不是日本的任务。在巨大变动的背景下,还有着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大国军事行动和对过去殖民地支配的反抗、怨恨等问题。在此状况下,地理上、历史上与中东各国渊源颇深的美国、欧洲、俄罗斯以及关联最密切的阿拉伯诸国才是面对如此挑战的主体。

而日本该做的事另有其他。与中东殖民地化及纷争等几乎无牵扯的日本赢得了中东诸国的信赖。日本应该发挥这无形的财产、优势,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和人道主义援助为中东的安定做出贡献,这也是最重要的。

《每日新闻》社论认为,包括极有可能卷入战争的后方支援等,日本倾向于军事的行动是损害以上无形财产的危险之路。但这并非要求日本实施全面的非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之时,日本陆上自卫队实施的人道复兴支援就是一个实证,这可谓适合日本的支援方法。

安倍政府如此积极地推进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扫雷行动,与美国称赞日本的扫雷技术高超以及美国前国务副卿阿米蒂奇等在报道中迫切要求日本进行扫雷行动不无关系。这与朝鲜战争之时如出一辙,美国一要求,日方就不得不示弱。

但是,安倍政府提出的伊朗会用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假想便是过时的。伊朗在宗教上与伊拉克和叙利亚关系亲密,对全中东都有巨大影响力。奥巴马政权通过核谈判接近伊朗,也是因为会被中东各国认为如果不参与伊朗事务,便是无视中东安定的行为。

社论还认为,与伊朗向来铸就友好关系的日本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军事倾向必会损害两国间关系,也违背了国际政治的走向,且从一开始便有许多日本国民无法理解安全保障跟中东扫雷有何联系。日本政府所做的应该是放慢脚步,慢慢积累通俗易懂的结论,并倾听国民的心声。(实习编译:杨梦恬审稿:王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