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做好网络身份管理是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的基础

2015-06-05 12:16:23 李元龙 吴亚非 来源:中国网信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网络实体资源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对身份信息的窃听、重放、篡改、中间人、身份盗用和钓鱼等攻击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网络空间乃至政治和经济发展。因此,网络身份管理是确立和强化对网络实体的管辖权,提升把控网络空间的能力,创新网络社会管理机制,开展网络社会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抓手”。

一、何谓网络身份管理

国内对网络身份管理的定义和内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对网络身份管理有不同的理解。如对网络上个人的身份进行管理,将网络用户的网络身份与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制度,进行“实名”管理;如把网络实体资源赋予不同的身份,对不同的身份进行管理,例如网络上的设备,软件,数据,业务,组织机构等等。其次,网络身份管理和网络身份管理技术的不同理解。网络身份管理是管理者为达到网络空间治理,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与秩序的管理目标而实施的制度性措施,由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机构、技术产品研发、培训宣传、信息基础设施、身份服务机构等部分组成。按不同的目的、层次和范围,管理者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和机构。而网络身份管理技术是为达到管理目的而采用的工具。管理者根据管理的要求和管理成本,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身份管理技术或技术体系,如密码、口令、令牌、动态口令、数字证书、eID、虹膜等。

二 、网络空间法治化势在必行

第一,网络空间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网络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在此过程中,网络空间现实化、现实生活网络化的趋势交融发展,以网络空间为载体的各种社会关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此背景下,由于任何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应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加之网络空间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嬗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命题则必然包括依法治网这一组成部分。只有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以法治的方式将网络空间的一切行为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才能推动网络空间健康发展,进而保障依法治国进程有序推进。

第二,网络空间法治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领土、领空、领海和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空间,是国家主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和网络基础资源等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能得到根本改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些拥有先进网络技术、庞大网络资源的西方国家肆无忌惮地违反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通过网络侵犯我国主权、危害国家安全,并且这种情况随着技术的高速演进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利用法治手段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依法对网络空间行使管辖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网络空间法治化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网络宽带化、智能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应用社交化、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整个信息通信行业正在进入一个以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时期。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僵尸木马、黑客攻击、网站仿冒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网络本身的发展。要保障网络健康发展,固然离不开技术手段的作用,做到“以网制网”,但与此同时,还要依靠法治手段,做到“以法护网”,依法调整各类网络行为,重建网络空间的新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