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以来,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攻势升级,不仅占领了一些村镇,还造成不少难民背井离乡。图为日前,一名来自伊拉克安巴尔省的小难民在首都巴格达和安巴尔省的边界地带休息。
新华社发
6月2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参加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部长级国际会议。与会方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伊拉克、沙特、土耳其等国家。此次会议意在应对“伊斯兰国”攻势升级,但最终未能达成实质性的应对方案和战略调整,受到外界质疑。美联社2日称,会议乏善可陈。分析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不力源自其缺乏整体战略又各怀心思,要赢得对“伊斯兰国”的胜利,尚需时日。
最新民调显示——
6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表现“糟糕”
在2日的会议上,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托尼·布林肯表示,美国及其盟国将为伊拉克政府提供新一批武器。国际联盟将加大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投入。会议确定两个重点方向,首先,推动伊拉克各派和解,形成合力,并尽快促成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方案;其次,阻止外国武装分子进入该组织的控制区域,并切断其资金链。
布林肯说,至少已有1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国际联盟的空袭中丧生,其在伊拉克的控制面积已经缩小了25%。实际上,尽管国际联盟持续空袭,但自今年5月份以来,“伊斯兰国”攻势升级。4日,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伊斯兰国”利用其控制的瓦拉尔水坝减少了流向下游政府军控制区的水量。同日,在该省颇具影响力的朱迈里部落宣誓效忠于该组织。极端势力攻势不减,给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行动前景蒙上更多阴影。
去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美国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战略。近9个月过去了,美军及其盟国的轰炸未能阻止“伊斯兰国”的武装人员在伊拉克、叙利亚攻城略地,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受到严重质疑。5月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欧维希国际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的一项针对1025名美国人的民调显示, 6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表现“糟糕”。驻伊拉克美军前线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3日表示,美国在伊拉克难掩败势,需要重新审视其反恐计划。
在军事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方面,美国更多地运用特种部队的秘密行动。此外,便是将当地部队推到与“伊斯兰国”正面交战的第一线,美国在背后提供武器和情报支持。在国际舞台上,美国则极力组成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调动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在实际运作中,无论是当地部队还是联盟成员,大多与美国“同床异梦”,各怀心思。
伊拉克议员认为——
美国承诺加强对伊政府援助,但开出的往往是空头支票
有分析认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坐大是多年来美国在大中东地区所作所为的恶果之一。奥巴马政府的所谓战略是一种出于自身考虑的应急举措,其本质中包含无法克服的矛盾。刚刚极为艰难地从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泥淖中拔出双脚的美国不愿再次陷入地面战争。美国利用处于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伊斯兰国”只能削弱其力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消灭“伊斯兰国”。美国国会不断有人要求奥巴马采取派遣地面部队、向库尔德武装提供武器等应急措施。但奥巴马政府排除了美国军队再次卷入战争的可能性,认为这不符合美国利益。
虽然美国一直在协助伊拉克反恐,但却缺少相应的责任与担当。伊拉克议员阿里娅·纳斯夫认为,尽管美国口口声声要加强对伊拉克政府的援助,但开出的往往都是空头支票。大马士革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巴萨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仍然在从外部吸收人员和物资补给,对此,美国及其盟友的“不作为”很难令人相信其反恐的诚意。让中东地区各股势力相互制衡,甚至是将其维持在“可控的混乱”之中,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及其盟国的反恐行动收效难言乐观,还因其政策具有双重标准。由于对待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的立场存在根本性差异,面对地跨两国的“伊斯兰国”,美国的打击行动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伊拉克《晨报》认为,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和“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之间的斗争无疑可以让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利益最大化,半心半意式的打击令极端分子在两国之间此起彼伏。就连与美国关系紧密的叙反对派“全国联盟”领导人哈迪·巴哈拉2日也批评美国“转移了针对巴沙尔下台的压力,令‘伊斯兰国’趁机发展。”
面对咄咄逼人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各种政治、经济、宗教矛盾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奥巴马政府的相关战略捉襟见肘。在伊拉克,美国既要利用当地力量打击“伊斯兰国”,又试图减弱伊朗在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中的作用。在叙利亚,美国既要巴沙尔政府下台,又想利用巴沙尔政府打击“伊斯兰国”,结果事与愿违,令美国再次在两难窘境中添堵。从根本上说,美国及其盟国要消灭的并不仅仅是一支武装力量,而是一种有着深刻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背景和根源的极端思潮,并非武力可以解决。本报驻美国记者温 宪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宦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