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吕鹏飞 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丁雨晴柳玉鹏】去年5月26日,莫迪宣誓就任印度总理。一年来,精力过人的莫迪是否给印度带来明显改变?国际媒体和印度朝野对此话题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就职一年,莫迪成为同期内出访最多的世界领导人之一,不仅加强了印度对外关系,还扮演着“印度推销员”的角色。在国际舞台刮起的这股“莫迪旋风”,提升了印度在大国和邻国中的“气场”,带来“印度又回来了”的效应。在治理印度的努力中,莫迪赢得不少掌声,也受到很多指责和质疑。预期的印度经济增速并不能掩盖莫迪政府面临的改革阻力和印度国内的种种矛盾。莫迪的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正如新加坡《今日报》23日所说,“打造印度这样的大国需要时间,在对莫迪下结论前,印度人应给他几年甚至10年的时间”。
“莫迪正让昏睡中的印度振奋起来”
如果从各种数据看,印度总理莫迪执政一年来有可圈可点之处。《今日美国报》23日的报道认为,“一年以来,莫迪治理下的印度经济正变得光明起来”。一年前,印度通货膨胀率为9%,经济增速约为5%,如今通货膨胀率已下降至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7.5%,这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增速将超越中国。全球分析企业HIS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认为,莫迪重新为印度打上“充满活力的高增长经济体”的烙印,就这一点而言,他的表现极为出色。
如果只从硬件建设来看,过去一年印度改观并不大,但从软环境方面观察,印度确实有些许显著变化,特别是印度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势领导人。印度前总理辛格以学者形象示人,而莫迪风格迥然不同。现在,总理办公室成为印度的决策中心,莫迪直接与秘书对话,以往决策瘫痪的情况已得到改观。
《印度时报》21日刊文盘点莫迪兑现了多少竞选承诺。文章说,得益于全球油价下跌,印度物价得到基本控制,同时中央层面反腐也见成效。印度人民党主席阿米特·沙阿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声称,莫迪政府过去一年最大的成就是在经济上的变革。印度的财政赤字得到控制,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一年增长40%,外汇储备增长14%,达到3200亿美元,为10年来的最高。此外,印度过去10%的项目处于停工状态,莫迪上台后将其降到6%。更让阿米特·沙阿欣喜的是,自莫迪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党员人数达到1亿。
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在印度已耕耘10年之久,他认为:“莫迪政府上台后,做了很多上届政府推不动或者说不愿意推动的改革。我们作为最前线的商业服务机构,跟印度政府、印度行业和印度议会打交道都很多,因此感受也最深。”黎剑认为,以往印度各邦都有自己的税制,地方保护严重,阻碍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莫迪上台后坚定推动统一税制的出台。莫迪政府不仅强力推动“印度制造”,还进一步开放外资准入的领域和占股比例,有的领域已允许100%的外国投资。
法国《问题》周刊前不久刊文说,“莫迪效应”已引起外界关注。塔塔集团的一个高层证实:“这种变化让人感到印度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乐观情绪。”过去印度成立一家企业需要几个月,现在大概只需几天时间。但文章也认为,印度一贯的官僚作风将不会就此消失。
俄罗斯《独立报》评论说,尽管印度的投资环境仍不完全符合外国投资者的需要,但“莫迪正让昏睡中的印度振奋起来”。据报道,印度商会给莫迪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打7分(10分制),其主要成绩是:改善宏观经济形势,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卢比汇率和金融市场。但西方的投资者对莫迪政府的要求更多一些。“德国之声”网5月20日以“一年后,莫迪的改革日程正处于十字路口”为题刊文称:“一年前,印度经济步履维艰,誓言重振印度的莫迪以势如破竹之势在选举中获胜。但在过去的12个月内,莫迪是否已为印度经济夯实强劲增长的基础?分析人士的看法莫衷一是。尽管人们大都表示莫迪比前任政府做得好,但许多人声称他并未完全兑现将使政府管理和商业焕然一新的承诺。”印度分析家潘卡·米什拉表示,外国投资者开始抛售印度证券说明印度经济仍存在很多问题。
在印度国内,去年大选受重挫的国大党始终没有停止对莫迪政府的抨击。国大党在人民院的党鞭辛迪亚指责印度中央政府大幅削减补贴,称它在过去一年除了漂亮的宣传之外什么也没做。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5月21日刊登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印度国会议员沙希·塔鲁尔批评莫迪的文章,塔鲁尔认为,莫迪第一年任期令印度失望,并未践行其“最小的政府,最大程度的治理”诺言,相反他组建的是“自英迪拉·甘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实施紧急状态统治以来最集权、最自上而下、最受制于官僚和个人崇拜的中央政府。”
全球推销印度是莫迪最大亮点
英国《经济学家》23日以“莫迪的统治,印度的独角戏”为题评论称,印度拥有改变自身的黄金机遇,但莫迪正冒着有可能失之交臂的风险。文章认为,印度需要转变,但莫迪仍在像古吉拉特邦做首席部长那样思考问题,若莫迪要改变他的国家,印度的“独角戏”就需要改唱一首新曲。
莫迪一年来还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过去一年,莫迪出访近20个国家,为此,新加坡《海峡时报》说“莫迪疾风骤雨般的访问使全世界成为他的舞台”。俄罗斯《独立报》认为,莫迪成功地与世界所有大国领导人建立了个人联系。“俄罗斯石油”网说,莫迪取得成功,他已成为全球政治中的一颗明星,向世界展示出自信而有活力的政治家形象。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尤尔洛夫认为,莫迪最主要的成果是加强了与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有印度智库称“莫迪是印度的首席推销员”。值得一提的是,对华关系是莫迪绕不开的重点。新政府上台后即宣布要加强在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来看,莫迪上台后中印关系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一面。莫迪访华时极力推介印度,呼吁中国企业前去投资。
《印度斯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拉什玛·帕迪尔认为,外交是莫迪政府的亮点,莫迪为印美关系、印度与地区国家间关系注入活力,并以访华和东亚之行作为他过去一年执政的结尾。莫迪不断在国际场合亮相,让印度成为“国际社会的宠儿”。在这股风潮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又跟风热捧印度经济。这些都激发了印度民众的自豪感。德里大学汉语教师阿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莫迪过去一年什么也没做成,但很多印度人仍然支持他。
伦敦大学南亚发展研究学者托比·艾默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莫迪刚上台时,印度国民对他的期待主要是三点:提高就业率,找到国家实现繁荣的新思路,扩大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一年之后,莫迪似乎在最后一件事上做得最好,他在一年之中,用52天去外访,足迹遍布全球近20个国家,他的特色着装,他使用社交媒体时的得心应手,以及海外印度侨民对他的欢迎,都增加了他本人的政治家魅力以及印度的国际声誉。但沙希·塔鲁尔认为,莫迪的外交行程除提高其个人名望外收效甚微。还有分析人士认为,“维持印度外交政策的最佳保障是有可持续性的高增长率”,印度外交政策的高效将有赖于莫迪政府改变印度经济现状的能力。
莫迪摆脱烦恼需要时间
莫迪的外交旋风虽然精彩,但回到国内他不得不面对那些令人焦头烂额的问题,当前最大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征地法改革,以改变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的征地久拖不决、严重拖累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在印度人民党控制的人民院,这一法案顺利通过,但在国大党主导的联邦院却遭到强力阻击。国大党指责人民党“亲近富人、亲近企业”,在农村人口占全国2/3的印度,人民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意味着会失去农民的支持。
据美国彭博社22日报道,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农民抱怨说:“我们把票投给莫迪,本以为他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却什么都没有改变。”
今年3月,印度中北部产粮区天气异常,雨水偏多,一些农民因生活所迫自杀,这给莫迪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也使得征地法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征地法案无法通过,莫迪的后续改革就无法实施,他的改革者形象将受到重创。“德国之声”分析说,莫迪政府的改革日程最近几个月遭遇许多阻力,这对莫迪重整经济的计划并非吉兆。
英国学者艾默特2014年两度到印度考察,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莫迪走马上任一周年,交出的成绩单并不让印度国民满意,想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掌声也不容易。艾默特说,在印度很多中小城市,桥梁等基建项目也并没有因为新政府上台而热火朝天地进行。印度北部贫困地区,穷人不堪生活压力而自杀的报道也经常出现。他认为,印度一年来的变化不大,印度改革进度令人失望,莫迪似乎还没有找到领导一个大国的清晰思路。莫迪领导的人民党政府,仍然在国内拥有很高的支持率,但这并不意味着莫迪目前的执政方略完全值得肯定。艾默特说,莫迪曾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而现在,他管理国家的思路仍然是照搬管理一个邦的思路。
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莫迪执政一周年来对印度的最大影响莫过于人心的变化。过去,印度人特别是精英阶层一直在自傲和自卑的矛盾心态中游走,一方面想打造“最大民主国家”的形象,一方面又担心印度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钱峰认为,莫迪的出现,以其大力推崇发展、决策硬朗果断的鲜明个性,不仅刷新了世界对印度政治人物的陈旧观感,更唤醒许多印度人内心的国家认同感。因此,一位退役印军将领给莫迪的周年表现打出90分。
小到带头扫街改变城市卫生状况,大到抛出一系列为发展松绑的改革政策,“说干就干”的莫迪确实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领略到多少年没有过的施政效率,觉得这届政府有希望打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印度。但钱峰认为,许多困扰印度的问题短期不可能得到大的改观,莫迪一年的政绩也无法说明什么,他给印度带来的更多是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