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华裔在美屡冤陷“间谍门” 议员吁调查是否涉种族因素

2015-05-22 08:56:58 张蔚然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分享到:

美国国会逾20位议员和多家亚裔民间组织当地时间21日联合呼吁司法部部长林奇就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Sherry Chen)被控中国间谍一案进行调查,要求林奇调查确定种族是否是导致陈霞芬被捕的因素。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了美国国家气象局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被疑是中国间谍、实则无辜被冤一案。陈霞芬去年被逮捕,被怀疑利用盗取的密码非法获取美国水坝敏感信息,并在与一位中国人士会面问题上撒谎。但今年3月,在她本该接受审判的一周前,检方在没有给出理由的情况下撤消了所有指控。

此案中,陈霞芬的族裔背景受到关注,她出生在中国,后加入美国国籍。当地时间21日,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孟昭文、刘云平以及日裔、拉丁裔、非洲裔、犹太裔多位议员在内共计22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林奇,要求司法部就陈霞芬案进行调查,确定种族和祖籍国因素是否在陈霞芬被捕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政府部门是否会基于种族、民族、宗教或性别等原因来针对联邦雇员。

议员们注意到,一位专门处理计算机犯罪和工业间谍案的前联邦检察官已经就陈霞芬案指出,调查人员偶然发现一些华裔,以及一点点证明他们可能试图为中国政府谋利的证据,但这明显带有红色恐慌和种族主义色彩。

议员们向林奇表示,陈霞芬案不是“孤例”,来自台湾的华裔核武科学家李文和曾被控间谍和泄密罪,与陈霞芬类似,他的被捕更多是基于种族而非所谓“证据”,官方最后撤销了指控,此案法官向李文和道歉,称政府的做法“让整个美国蒙羞”。

国会亚太裔党团主席赵美心当天在就陈霞芬案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自奥巴马政府2013年宣布实行新网络空间战略以来,司法部根据《经济间谍法》提出的诉讼数量比前一年增加30%。2013年超过一半以上与经济间谍法有关的诉讼与中国有关,她呼吁林奇对司法部政策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种族问题在涉该法诉讼中成为一个因素。

除了议员们呼吁,美国百人会、亚裔美国人正义促进会、美华协会、美洲同源总会、亚太公共事务联盟等多家亚太裔组织当天亦联合呼吁司法部对陈霞芬案进行调查。这些组织还表示,既然检方已撤销对陈霞芬的指控,应立即允许她回到国家气象局上班,恢复和补发工资。

陈霞芬缺席了当天的记者会,但她的律师、华盛顿律所Arent Fox合伙人蔡登博格(Peter R. Zeidenberg)在会上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从被逮捕到检方撤诉,陈霞芬一直被国家气象局扣发工资,目前依然在家。该局没通知她回去工作,她本人很希望能继续上班。

蔡登博格说,陈霞芬只是通过邮件把公开的信息发给一位中国人,从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涉密和敏感信息,如果她不是华裔,“很难想象”政府部门会依据这个事实逮捕她。

刘云平称,陈霞芬案也与美国政府运作机制有关。根据所谓“内部威胁项目(Insider Threat Program),政府要求联邦雇员监视其他雇员、汇报可疑行动,陈霞芬就是被同事举报。如果不对该项目加以控制,政府部门会处于风声鹤唳气氛之中,将会加剧一些雇员因种族或祖籍国身份被调查的风险。

“联邦雇员被告知,归化入籍公民更为可疑、在家说另一种语言(非英语)的人更为可疑”,刘云平说,“那我本人也符合这些描述,我觉得这种(描述)带有攻击性”。

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荣誉主席薛海培当天向本社记者表示,国会就陈霞芬案采取行动与司法部宣布起诉6位中国公民这两件事大致同时发生,这正好说明此类案件的复杂性。总体而言,一方面,华人社区确实有些不良和非法商业行为,以及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对知识产权的无知或轻视;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像陈霞芬这样无辜的华人深陷其中,遭受政府不当对待,有些做法甚至违反美国民权和人权精神。

他表示,从美国排华法案到李文和案,从国会发布考克斯报告到现在的陈霞芬案,都说明华人要争取捍卫自身权利,否则社会权利会被损害。陈霞芬冤案也提醒政府和社会,决不能在捍卫国家安全或商业安全的驱动下,伤害华人或任何美国人的神圣人权和公民权。

“美国到底还有多少类似陈霞芬的人与事?假如陈女士的律师没有把这件事公之于众,陈霞芬会怎么样,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没有她这次选择站出来,我们也就无法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像她这样无辜的华人科学家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我们的社区和我们的身边。”薛海培说。(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