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高校超修学分收费引争议 专家:大学不能唯利是图

2015-05-21 16:56:09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有媒体报道,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即将毕业的400名学生,因多修学分被学校要求补缴学分费后才能毕业。据学生们说,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学院的课程设置选课上课的,没想到在即将毕业时却发现多修了几十个学分,每人需补缴1000-3000元不等的学分费。事件被报道后,经过学校研究,最终决定免除学生超修学分的学费。

事件经过

学生:课表没注明必修课和选修课

对比教务处公布的课程计划,以及学院贴出的课程表显示,同学们超修的课程集中出现在大三,这些课程都是专业教育选修课(以下简称“专选”),而非专业教育必修课(以下简称“专必”)。但课程表中并未详细显示,这是专选还是专必。

学生们因此也感到困惑,“上面根本没有写明白,怎么让我理解明白,底下有备注,备注根本没有让你理解到有专必和专选。”有学生表示,“我们要知道交钱,不可能选这些课。”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某动画专业学生成绩单上显示,《短片创作1-4》、《动画制片管理》、《数字声音创作》等课程性质均为专业教育选修课。但学生说,“这就是我们正儿八经的专业课,动画学的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它是专选,专选就是可以不上呗,不上我们一年来上啥课啊?”

根据美术学院公布的动画专业2014秋季学期课程表显示,《短片创作》课是唯一一门专业课。但课程表中并未详细注明,这是专选还是专必。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表示,如果这些课不选,和学院的毕业要求会相互冲突。

学校表态

校方:学院做的太差

对此,学校一位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美术学院上报的情况说明是,学生没有吃透课程计划。但究竟问题出在哪,导致了这么多学生修了这么多学分,目前还没有定论。

工作人员还表示,学院本应统一把课程分类分析出来,但学院没有这样做。课程计划里面给学生们列的就是有专选和专必,这位工作人员直指“学院做的太差”。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帆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学院教学管理的确存在不足。王帆说,如何区分专选与专必,这方面工作应由辅导员具体来做,“辅导员具体怎么跟他们谈的,我们也不确定,是不是说的很准确。学生没太在意这个事情,老师也没太在意这个事情。”

此外,王帆还表示,学校的教务服务系统也有不完善之处,未能及时识别并提醒学生超修了学分。

评论存争议:

高校与专家各执一词

据了解,东北师范大学目前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教育。中国网记者通过查询了解到,2012年12月24日,东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按学分制收费工作的意见》,告知从2009级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开始试行按学分制收费,但其中没有注明超修学分需要交费的依据和金额。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所高校,接受采访的教务处人员均表示,目前学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教学,而不是完全学分制。因此,没有超修学分需要交钱才能毕业的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学校有学分制探索项目,如果学校有这个项目,并且真正实行学分制,超额修的学分是要收费的。但是现在我们学校没有学分制探索项目,所以像重修和补考也都不会收费。”

针对由超修学分收费引发的“学校功利性”的说法,金利民认为,视角不同,解读就不同,这种说法有这种说法的道理。但她也指出,高等教育本身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学校提供的这些教育资源都不是免费的,整个学校运营是有成本在里面的,一个学分一般收费也都不是特别高。”金利民建议,“可以调查一所大学在运营过程中,生均的费用是多少,再跟学校目前的学费进行比较,看是否可以覆盖学校的支出,以此来看学校是在做功利性的工作还是在做教育。”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中国网记者表示,没有听说过超修学分要交钱的事情,但是他认为,“学生多上一些课应当是被鼓励的,大学不能够唯利是图。多上一门课就交多少钱,这样大学就成做买卖了。修超了确实是占用了学校的资源,但是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大学就是要普遍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记者 魏婧)

原标题:高校超修学分收费引争议 专家:大学不能唯利是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