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新政化解违约风险 地方债发行将进入快车道
2015-05-20 15:4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
分享到:
|
日前,江苏省成功发行522亿元地方债,这也是首单地方债务置换债券的成功发行。此举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困扰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有望缓解,也预示着地方债发行将进入快车道。 事实上,此次江苏省地方债发行并非一帆风顺。该债券原定于4月23日发行,但遭遇延期。这一现象引起各方关注,有分析认为,延迟发行主要是因为政府债利率低、流动性较弱,难获投资者青睐。 为扭转地方债发行遇冷局面,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于5月12日联合发文,决定在财政部下达的债券置换限额内,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一定额度的地方债,并将地方债纳入抵(质)押品框架,以加快地方债置换计划进程。 三部委新政的激励作用可谓成效明显,从江苏省地方债的发行情况看,结果好于市场预期。 首先,本次地方债发行利率普遍较低,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偿债成本,并可为后续各地方政府债务定价提供借鉴。根据5月18日的招标结果,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分别为2.94%、3.12%、3.41%和3.41%,仅比前5日同期国债利差均值各高出两个基点,远低于市场预期。 其次,本次江苏省地方债获得超额认购,反映出市场主动性需求强劲。江苏省公布的一般债券发行信息文件显示,2015年首批一般债券发行总额为522亿元,其中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的债券发行额分别为104.4亿元、156.6亿元、156.6亿元和104.4亿元,中标倍数分别为1.72、1.68、1.82和1.93,均高于最低投标要求对应的认购倍数。在货币政策预期不改的情况下,后续地方债发行或仍将得到市场支持。 再次,本次发行的地方债期限从3年到10年不等,期限较长。通过地方债的“以长换短”,可缓解地方政府短期债务偿还压力,为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一方面,偿还的期限被拉长,分摊到每一年的偿还压力就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目前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外贸数据低迷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而随着政府各项改革措施不断落实,新旧引擎发力,未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或将大大提高,偿债能力也将随之增强,在此背景下,拉长偿债期限有助于地方债务风险平稳化解。 可以说,江苏省地方债的顺利发行实现了降低债务成本、催生市场认购热情、“以长换短”缓解偿债压力等多重目标,为后续地方债券发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政的利好效应已初步释放。 在政策激励效应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市场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央行是否会落实政策,启动针对地方债的质押回购操作。 事实上,购买地方债占用了银行部分流动性,如果银行无法以此获得进一步质押,以PSL、SLF、国库现金等多种方式获取较低成本资金,或将对银行持续放贷能力及购买其他债券产品形成挤出效应。这显然有违政策初衷。因此,市场普遍预期,为顺利推进后续地方债券的发行,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购买地方债,央行会进行质押回购安排。 而且,落实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远不止银行一方。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将地方债纳入质押框架可以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在目前外汇占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也需要利用新渠道投放基础货币,解决稳增长面临的资金问题。 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质押政策有利于提升地方债的吸引力,从而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潜在购买者,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的动力。 因此,通过将地方债纳入质押框架来促进该产品的发行,有助于形成多赢局面。 可以预期,随着央行启动地方债质押,市场各方的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地方债发行将一改此前痼疾难除之态,无论是债务置换还是增量发行都将进入快车道,地方债务违约风险也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
相关阅读:
- [ 05-14]银行购买地方债券存在隐忧
- [ 04-14]“新融资模式”会否加重地方债?
- [ 04-10]中国地方债受关注 专家:底特律式破产不会上演
- [ 04-02]1.5万亿社保基金可投地方债 国务院连番措施稳增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