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丈母娘刚需或成亚洲经济新引擎 拉动中韩大宗消费

2015-05-20 08:29:25 杨涛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北亚国家的丈母娘各不相同

俄罗斯、韩国、日本目前都是低生育率的国家,结婚生子对这些国家有特殊意义。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报道,俄婚庆市场规模明年将至少扩大一倍,可带动餐饮、花卉、旅游等相关产业,有助于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莫斯科一家婚庆公司老板称,婚礼花费一般在12万到75万卢布(1万卢布约合1250元人民币)。俄新网今年1月24日报道称,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不一定要买房子,原因有三个:房价太贵一般人买不起;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女多男少,因此,不存在男方必须买房的问题,姑娘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俄罗斯,男方结婚后居住在女方家中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产生的不是中国新郎“丈母娘刚需”的苦恼,而是要面对“丈母娘综合征”的考验。据俄相关机构调查,“倒插门”的俄罗斯男子最怕丈母娘唠叨和挑拨夫妻关系。

在韩国,结婚同样花费不菲。韩国一家知名婚庆公司去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用于办婚礼、置婚房的费用平均约为135万元人民币,其中,男方出3/5。和中国类似,婚房的花费占比最大,而且越年轻的新婚夫妇住房开销越大。该公司负责人认为,20到29岁年龄段的夫妻在置办婚房时更乐意贷款或接受父母帮助。韩国MBC电视台5月19日的一则报道称,该台针对1000对夫妇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包括婚房在内的结婚花费给婚后生活带来债务负担。韩国社会最近出现一个新词——“五抛一代”,指的是那些因为生活艰辛放弃恋爱、结婚、生育、人际关系和购房的年轻人。

韩国人在婚宴规模、新房大小等问题上很爱攀比。韩国《朝鲜日报》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62.8%的韩国人仍认为“婚房应由男方准备”,50.9%的人认为“婚礼如果只有亲戚和好友参加会很寒酸”。总体上,韩国丈母娘在子女婚姻上发言权比较大,具体结婚事宜往往由双方女性家长商谈完成,因此未婚男性对未来的丈母娘都是恭敬有加。有意思的是,最新民调显示,“丈母娘刚需”现象已引起部分韩国人的反感。韩国婚恋公司“全盛期”5月18日公布的针对1000名50岁以上成人的民调结果显示,93.6%的人对“结婚应由男方准备住房、女方筹备婚礼”的传统观念持否定态度。其中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应不分男女共同负担住房”,认为“男方当然应准备婚房”的仅有6.4%。

不断加速的“高龄少子化”问题被日本各界看成“国难”,为此,鼓励民众结婚生子已经成为日本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当然,结婚、生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可小视。日本Rikuruto研究所发布的“全国结婚情况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每对新人结婚花费约合18万元人民币,给相关产业创造49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如果每对新人都生育小孩,将为日本经济做出重大贡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家计调查”显示,2013年,拥有15岁以下孩子的日本家庭每个月每个孩子的平均花费约为6800元人民币。相对来说,在东亚国家中,日本是最不受“丈母娘刚需”影响的国家。在日本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多是“婆婆”闪亮登场,与媳妇演绎各种恩怨情仇,基本见不到丈母娘的影子。这是因为“照顾好丈夫及自己的家庭”是日本社会对已婚女性这一角色的传统定位。对于女儿的婚姻与家庭,她们只是“关心的旁观者”。在东京某电信公司工作的藤田夫妇是《环球时报》驻日记者的朋友。结婚前,两人各自租住单人公寓,婚后开始合租一套两居室,租金比以前各自租房时还省下1万日元(约合510元人民币)。结婚时,藤田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些礼金,女方父母觉得不能丢面子,也给了相同数目的礼金。结婚后,藤田的母亲偶尔会在节假日来看看儿媳妇,可是他的丈母娘基本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明确表示不会帮他们带小孩。

据《环球时报》驻蒙古国记者观察,在蒙古,尽管女人当家说了算,但子女结婚有房或无房都没关系,关键是小两口感情要好,因此年轻人购买婚房的情况不是很多。按照传统结婚习俗,男方应提供蒙古包,女方提供家具。从蒙古国统计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数据看,蒙古家庭月平均收入约3084元人民币,但家庭月支出基本上也是这个数,说明蒙古人喜欢超前消费,很少储蓄。在乌兰巴托,举办一场稍好些的婚礼约花6.5万元人民币。如买房,一平方米约在7000元至1.5万元之间,这样的高房价碰上低收入和“月光族”,使许多年轻人不得不住在父母家里。在牧区,年轻人结婚时买个蒙古包约花1万元人民币,还包括家具在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