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丈母娘刚需或成亚洲经济新引擎 拉动中韩大宗消费

2015-05-20 08:29:25 杨涛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不少等着“洞房花烛夜”的中国男性来说,先要过的是“丈母娘刚性需求”这一关——置办婚房。近日,有欧洲媒体就对中国这个有趣但并不浪漫的社会现象颇感兴趣。瑞士《新苏黎世报》援引一项中美学者有关“结婚市场对经济作用”的共同研究结果称,因为“丈母娘刚需”,中国男性及其家庭成员压力更大、付出更多。特别是男方要攒钱买房,还对中国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贡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丈母娘刚需”渐成国际专业术语,不仅在中国,在韩国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研究样本。但在东北亚地区,日本、蒙古国、俄罗斯的丈母娘很少对女婿提出买婚房等硬性要求。有调查显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美国家的婚姻自由也面临挑战,“门当户对”成为趋势,很难说这背后没有“丈母娘刚需”的影响。

“丈母娘刚需”影响中国经济

“结婚支撑中国经济”正成为西方关注中国经济的一个新视角。瑞士《新苏黎世报》5月10日详细报道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张晓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有关“结婚市场对经济作用”的研究。文章称,在中国“男多女少”,有房子的男性在婚姻市场会有更多的胜出机会。同时,新婚夫妇对住房的需求也抬高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中国大城市房价上涨,与男性准备婚房有关,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严重的地方,房价就容易居高不下。据报道,瑞士只有38%的人拥有私人住房,而中国人的比例是90%。文章称,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因为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之一,能占经济总量的10%”。为攒钱买婚房,中国男性及其家庭比女性付出更多努力,这对中国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学者们甚至给出具体数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来源于此。

在瑞士媒体看来,对中国男性而言,一些丈母娘提出买房才能结婚的“刚性需求”是巨大压力。提到中国社会的“丈母娘刚需”现象,《新苏黎世报》评论称,这可不怎么浪漫,在中国结婚时不买房只适合那些还没有认识到残酷现实的年轻人。此外,女方在婚嫁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其实恰恰缘于中国妇女过去所受的歧视。传统上许多家庭都希望有儿子,而不是女儿,各种原因造成现在“中国男人比女人多,平均115名男子才对应100名女子”。该报还援引中国学者张晓波的话说:“有儿子的家庭必须努力工作,为有足够的结婚费用省吃俭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张晓波1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很多国家的媒体都注意到他们的相关研究。德国“中国声音”网今年3月13日曾报道说,在中国,一场婚礼对新郎来说“亚历山大”:要买房、办婚宴,没有几万欧元不行。为此,男方父母通常会省吃俭用。文章评论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还流行“裸婚”,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畸形的婚礼经济。《法兰克福汇报》去年5月4日还以“中国男人为结婚像牛马一样干活”为题报道说,在北京,一套位置偏远的住房价格大约相当于一名中产人士15到20年的收入,为此,很多“经济适用男”忙于挣钱,没机会结识女性。俄《新消息报》近日以“中国男性没有房子无法结婚”为题报道称,在中国,如果姑娘在结婚时男方没有住房会让她及娘家人感到没面子。中国婚姻越来越物质化是造成中国离婚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

被人戏称为“丈母娘刚需”的社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张晓波认为,它的正面作用包括刺激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很多男性更愿意去创业),提高居民储蓄率,增加对房地产等“身份性商品”的消费。负面作用是,有儿子的家庭往往压力要大一些,男性更容易从事危险性的工作或延长工作时间,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工伤事故和死亡率上升,造成幸福感下降。鉴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等原因,张晓波预测,20年后,对中国男性来说,婚姻市场的竞争还会很激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